智能手錶及智能手環近年大行其道,國際消費者研究及試驗組織(ICRT)測試顯示,本港市面44款智能手錶及手環數據準確度參差。消委會公布結果指出,3款產品將手部動作誤判為步數,偏差達59%至74%;2款於踩單車時心率量度偏差逾21%,提醒相關數據僅供參考不宜作醫學用途。測試涵蓋38款智能手錶,售價$199至$9,799港元;以及6款手環,售價$139至498港元,由歐洲實驗室透過3名試用者進行靜態、步行、跑步及單車測試,對比精密儀器數據評估表現,項目包括運動數據、電池續航等。消委會強調兩組產品設計功能差異大,評分不宜直接比較!
智能手錶及手環步數及距離量測準確度差異顯著,消委會測試發現同一品牌3款智能手錶樣本於模擬日常活動時步數偏差高達59%至74%,而大部分樣本步行及跑步步數偏差則低於7%。距離推算方面,33款配備GPS的智能手錶平均偏差少於4.3%,惟2款無GPS樣本偏差達18.7%及34.3%;另有1款智能手環距離偏差19%僅獲2.5分評分。測試透過三軸加速及光學心率感應器收集數據,提醒消費者相關推算結果僅供運動參考。
消委會測試顯示全數智能手錶及手環雖具心率監測功能,準確度卻參差,半數手錶樣本活動心率偏差少於7.5%,惟2款手錶及1款手環於多項活動偏差逾11%,踩單車更逾21%同獲2分評分。41款配備血氧監測樣本中,9款手錶偏差少於1.12%表現優異,2款偏差較大僅獲1.5分及1分。
消委會測試顯示智能裝置電池續航力差異顯著,全部樣本充電需時1至2.9小時,續航由1.5天至逾20.8天。5款手錶及1款手環可持續使用近3週,其中2款充電僅需1.8小時表現突出;另有3款手錶續航僅1.5至2.2天,需隔天充電1.8至2.4小時。此外,有 1 款智能手錶樣本於耐跌撞測試,從 0.8 米高跌落瓷磚地面 5 次後,錶面出現破裂,評分受到影響。
消委會測試指出智能裝置連接手機後可操作即時通訊、通話及多媒體控制,全數樣本震動提示清晰並顯示來電訊息,惟僅23款智能手錶配備收音咪及揚聲器支援免提通話。語音助理功能須透過收音咪運作,未配備此裝置的樣本會無法語音操控,導致智能功能評分較低。
消費者選購及使用智能手錶或手環時,可參考以下建議:
資料來源:消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