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都會區是香港未來發展的新引擎,將為香港注入新經濟動力。由於北部都會區靠近深圳發展動力最強的都市核心區和創科產業基地,並擁有七個口岸,可以成為香港與其他大灣區城市合作的重要平台,故此,如何實現北部都會區的深港協作,實在值得討論,故此筆者連續第二年籌辦「北部都會區論壇」並以「深港協作篇」作為今年的主題,目的是幫助與會者可以瞭解北部都會區最新發展情况,港深創新及科技園發展近况、港深優勢協作、港商服務等多項內容。論壇由香港菁英會創新科技研究會、GoGBA 港商服務站(福田)、互聯網專業協會、香港理工大學專業進修學院(SPEED)聯合主辦。
北部都會區是支撐香港未來發展的重要支柱,爲城市提供新的機遇與動力。作爲連接深圳及粵港澳大灣區的樞紐,它將促進區域經濟合作,加强創科産業發展,並吸引更多投資。此外,北部都會區有助擴展香港的産業多元化,帶動物流、金融及專業服務發展。發展北部都會區,香港將更具競爭力,在全球經濟中佔據更重要的地位。這項規劃不僅鞏固香港作爲國際都市的角色,更爲下一代創造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論壇當天由北部都會區統籌辦事處主任丘卓恒先生, JP現場介紹北部都會區最新發展情况,展示北部都會區正全速發展的現況,例如古洞北/粉嶺北、洪水橋、新田科技城及元朗南新發展區的工程經已展開。單單在去年,古洞北/粉嶺北餘下階段、洪水橋第二階段及新田科技城首階段項目三個大型工程已經陸續開展,現時新田科技城的法定規劃也已完成,並展開了北區沙嶺數據園的法定改劃程序。當局指北都將在未來數年進入收成期,熟地、房屋單位及經濟樓面會陸續産出,運輸基建亦會落成。例如,古洞站將會在2027年啓用,洪水橋站將於2030年完工,北環綫主綫計劃於2034年通車。此外,香港特區政府正與深圳當局攜手推展兩個跨境鐵路項目,預計於年內展開港深西部鐵路(洪水橋至前海)的勘查及設計研究,以及連接新田及皇崗的北環綫支綫詳細規劃及設計。當局亦鼓勵市場參與北都發展,採用多元化的開發模式,例如原址換地、片區開發等,爲發展提速提量。北部都會區統籌辦事處將繼續與其他部門推進北都計劃,確保如期達成發展目標。
位於河套區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的現況也是社會關注的熱點,故此,我們主辦方也特別邀請港深創新及科技園生態系統發展總監周依萍女士圍繞港深創新及科技園發展近况展開分享。港深創科園 (香港園區)具有獨特的地理優勢,與對岸的深圳園區以「一河兩岸」、「一區兩園」的理念組成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港深兩地會爭取試行專屬的跨境政策措施,讓人員、物資、資金、數據等重要創新要素在區內便捷流動,致力促進港深兩地及粵港澳大灣區的協同發展。透過政策與科技的配合,善用兩地資源,推動産業發展,共同構建支持大灣區科技産業發展的中試産業園,引領和支持在北部都會區及至整個大灣區打造優質的創科産業集群。
我們也邀請到多年來積極推動北都的劉國勳立法會議員分享對北部都會區的發展展望,他建議特區政府應提供多元土地發展模式,將土地政策從開發工具轉型爲經濟推動工具,吸引私營力量參與,例如積極推片區模式,並引入按實補價,加快項目落地時亦能促進北都多元發展。此外,政府應以動態規劃、産業先行的方式,讓發展更切合實際需要,如可透過推行『1.5級産業園』先導計劃、將洪水橋的大學城擴大及優先上馬等,落實『學研産居』規劃概念,建設産城合一的北都。
事實上港商可以考慮同時藉著香港北都及深圳福田河套區的創科優勢,共同發展,香港企業可以透過GoGBA港商服務站(福田)的工商註册、選址對接、銀行開戶、招聘信息及大灣區創業政策資源匹配等服務,去開拓自己的創科商機,輕鬆地「跨境創業」,坐擁大灣區的境內境外優勢。
(作者為立方匯集團大灣區戰略合夥人黃麗芳博士。題為編輯擬定。以上內容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黃麗芳博士現任立方匯集團大灣區戰略合夥人,負責集團在香港的業務發展,協助香港企業在深圳開業,並提供相關政策諮詢、品牌推廣、企業落地等服務,亦協助內地客戶來香港發展。她曾任前海管理局的香港公司總經理。現擔任互聯網專業協會副會長、香港菁英會副主席、大灣區5G 產業聯盟副主席兼董事等職務。
Source:ezone.hk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