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住矛盾發展電子支付

| 梁偉峰博士 | 27-04-2016 13:32 |
帶住矛盾發展電子支付

當全世界的電子支付發展如雨後春筍,眼見我們的的八達通終於推出 P2P 服務之時,新加坡的流動支付已經再邁前一步,緊接中國成為第二個可以使用 Apple Pay 的亞洲國家。雖然有人認為,Apple Pay 並非一定是電子支付的發展主流,但可以肯定 Apple Pay 何時到香港仍是未知之數。

多年來香港唯一的電子支付平台便是依賴沿用了近 20 年的八達通,情況直至去年底,萬事達卡(MasterCard)及香港電訊(HKT)推出「Tap & Go 拍住賞」服務後,情況稍為出現改變,特別對《Android》智能手機的用家,多了電子支付的選擇。話雖如此,我們仍然被《人民日報》批評香港的八達通遠遠不及內地的支付寶、微信支付了,當內地人以手機代替錢包的生活,我們還在使用膠卡!究竟是香港未追得上電子支付的步伐,是缺乏創新環境,抑或香港人太守舊?

至於八達通剛推出 P2P 服務後,亦有人批評程序複雜,過於拘泥,實名制登記更令部分客戶卻步。坦白而言,盡管金融科技如何發展迅速,亦不會出現一個全世界都喜愛的電子支付方案。無可否認,香港在金融科技發展的道路有點滯後,但相信若要市民在「安全」和「方便」之間取捨,答案顯而易見。

多年來香港努力建立了鞏固的規範框架,發展科技和金融的同時保障消費者,這點似乎在內地現有制度發展迅速之餘未能涵蓋。另一方面,萬事達卡曾經作出的用戶調查指出,在大中華區中,香港人對電子支付的安全最缺乏信心,當中四分之一最擔憂個人資料被盜竊,包括銀行戶口、身份證號碼、地址等。現在推陳出新的第三方電子支付平台,要令人放心,首先要解釋出事時用戶有沒有保障?它們說自己的系統安全,哪究竟如何安全?

除此以外,要使用全新的電子支付平台亦需要很大的「誘因」,方便並非全部。大家只要看看本地電子商貿發展速度便略知一二。香港電子商貿發展超過 10 年,直至近年才出現明顯的增長,當中除了客戶的認識水平提升外,還涉及他們對這種模式消費的信心,所以服務供應商亦需要多加耐性和作更多市場教育。

「萬丈高樓從地起」,相比於兩三年前,我們確實見到了一些新興電子支付方案出台,雖未至於全城哄動,但總出現了一些改變。盼金融管理局等監管機構能盡力緊貼市場步伐,在安全及方便之間取得平衡,才能令香港的電子支付發展不致落伍。

以上內容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Photo:經濟日報圖片庫
Source:ezone.hk

Page 1 of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