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可用性技術 Veeam 劍指 10 億美元收入(上)

| 陳裕邦 | 09-06-2017 09:24 |
專注可用性技術 Veeam 劍指 10 億美元收入(上)

最近 5 年科技界常有大型企業私有化、分拆或收購合併業務,實際情況原來並非強者愈強。Veeam Software 近來專注可用性(Availability)在市場上極速冒起,身份雖然神秘,過程卻是一步一腳印。

該公司共同行政總裁兼主席 Peter McKay 指出,Veeam 收入去年取得 28% 按年增長,若只單單計算雲端服務相關業務,增長率更超過 60%;受益於企業迅速步入數碼轉型,Veeam 更於 2016 年取得 6.07 億美元收入的佳績。他強調,公司不再是中小型科技企業,而已邁向巨無霸規模。

Peter McKay 強調,Veeam 是完全依靠銷售渠道夥伴的公司,兩者關係是唇齒相依。VMware 是史上最快達到年收入 10 億美元的軟件公司,目前這紀錄相信只有 Veeam 才有機會打破,預計最快可在 2018 年底達到,比最初定立的目標提早 1 年完成;後者同時強調會繼續強化微軟(Microsoft)與 Amazon Web Services(AWS),甚至硬件商 NetApp、HP Enterprise 與 Dell EMC 之間的夥伴關係。

專注可用性技術 Veeam 劍指 10 億美元收入(上)
除 AWS 外,微軟 Azure 是 Veeam 主力技術夥伴之一。

AI 改變格局

由 VMware 工作時被相中,到本月正式獲任命為主要管理層,Peter McKay 指出該公司是目前增長最高速的軟件企業,故更需要清晰路向與視野,在團隊膨脹同時,不會放棄高速應對的公司文化。作為新加入的管理層,他認為未來路向不能說是改革,而是優化,自己的身份雖然是聯席執行長,但大家分工不同。另一位行政總裁 Ratmir Timashev 的技術水平較高,自己則優於執行策略。

同時為該公司創辦人之一的 Ratmir Timashev,認定由 2006 年開始虛擬化(Virutalization)技術,他明白業務一定會向上,但沒有想過會有爆炸式增長。針對數據備份與保護的市場,他預期未來 5 年內解決方案會覆蓋所有主要雲端平台與虛擬化平台,幫助解決企業經營困難;特別是人工智能(AI)興起令數據中心運算與儲存格局改變,廠商需持續優化數據儲存與分析的應用平台。Veeam 亦以公開 API(應用編程介面)方式讓第三方硬件隨時整合其功能與流程,未來技術合作亦不只專注儲存平台夥伴。

專注可用性技術 Veeam 劍指 10 億美元收入(上)
Peter McKay 強調,Veeam 不再是中小型科技企業,而已走向巨無霸規模。

不收購重研發

Veeam 未有公開上市,財務資料毋須對外公開,惟外界估計其獲利甚豐。不過 Timashev 強調,該公司目前並非有無限金錢收購不同企業,並指 Veeam 的企業文化認為收購並非最佳的擴張方式,因為僅用作技術整合的資源與時間,跟自行開發的開支差距不大。他並不能排除未來 Veeam 會公開上市集資的可能。

維持業務永續

一般而言,沒有完全虛擬化的企業,它們總會保留最少 25% 科技架構為實體資源。除了常用的《Linux》平台外,Veeam 在早前的用戶大會 VeeamON 2017 中宣布推出《Windows》版的 Veeam Agents,讓用戶直接在《Windows》環境下管理儲存數據備份、虛擬平台回復等資源。該公司亦首次進軍 AWS 平台, 跟後者夥伴合作推出數據與可用性保護功能,讓 Amazon EC2 雲端虛擬伺服器服務執行的工作負載納入受保護範圍,更能讓用戶維持業務永續格局。

專注可用性技術 Veeam 劍指 10 億美元收入(上)
「可用性」對企業 IT 人員來說,可能是一場惡夢。

業務永續(Always-on Availability)是 Veeam Software 的業務與技術重心,當企業把數據與服務陸續遷移到私有雲(Private Cloud)、公有雲(Public Cloud)甚至是混合雲(Hybrid Cloud)中,亦要講求系統長期在線不停頓。該公司新近推出的方案,亦努力在舊系統與新興技術之間找平衡。舉例,磁帶雖然看似是落後的數據備份設計,但在勒索軟件(Ransomware)入侵成風下,大家發現離線備份不可或缺。Availability Suite 在最新「v10」版本中提升「災難回復服務(Disaster Recovery-as-a-Service;DRaaS)」功能,即使企業依然採用磁帶作備份之用亦能繼續服務。另外,Veeam
Backup 支援在微軟 Office 365 平台上備份相關服務數據。該服務建基於多租戶架構(multi-tenant),協助用戶隨時改變系統規模,亦實現自動化系統配置。

Source:ezone.hk

Page 1 of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