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zone 專訊】正在德國法蘭克福舉行的 ISC High Performance 2017 會議,公布今年上半年 Top 500 超級電腦名單,其中,中國的「太湖神威之光」以 93petaFLOPS(一個 petaFLOPS 等於每秒一千萬億次浮點運算)蟬聯冠軍,大幅領先第二位「天河二號」的 33.9petaFLOPS,第 3 位為跳升 5 級、瑞士的 Piz Daint(19.6petaFLOPS) ;曾是 2012 年冠軍、美國的 Titan 則只能排第 4。
這是「Top 500」榜公布 24 年以來,首次未有美國超級電腦躋身三甲,但在 Top 500 頭 10 位中仍能佔 5 席。不過,該國看來亦想重振聲威,如 Titan 所屬的美國能源部 Oak Ridge 實驗室便聲稱,明年會推出採用 POWER9 處理器和 Nvidia Volta 圖像處理晶片的 Summit,據指可達 300petaFLOPS,取代 Titan。
中國發展被掐脖子?
中國能奪超級電腦頭兩名,當地自然會大肆宣傳,並聲稱自主研發取得重大成果,但他們心裡也知,有一重大關卡還是未能超越:處理器。英特爾(Intel )繼續壟斷高效運算市場,「Top 500」的 500 台超級電腦中,464 台使用 Xeon 或 Xeon Phi 處理器,今次排名僅得第 9 的 IBM,其處理器也有 21 台超級電腦用,即使積弱多年的 AMD,也有 6 台「Top 500」超級電腦使用其 Opteron 處理器。中國自主研發可以用「消失的一塊」形容。
還好在系統品牌範疇仍有一席之地。按系統供應商劃分(如第 3 位 Piz Daint 其宙實由美國 Cray 公司製造交付),「Top 500」中 144 台由慧與科技(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供應, 144 台由(Lenovo)供應,57 台由 Cray 位供應。不過,若以「Top 500」總運算能力計,Cray 佔 21.4% 居首,慧與科技以 16.7% 居次,第 3 才是國家並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NRCPC)研發的太湖神威之光。
所以中國的高效運算進步雖快,但可謂隱憂重重。當地中國研發相關人士認為,但一日美國晶片禁運等類似措施持續,超級電腦發展必定受限,若處理器自主化不成功,後果可以很嚴重。
Top 500 榜頭十排名(2017年6月)
- (1) 太湖神威之光 (中國、93petaFLOPS)
- (2)天河二號 (中國、petaFLOPS)
- (3)Piz Daint (瑞士、19.6petaFLOPS)
- (4)Titan (美國、17.6petaFLOPS)
- (5) Sequoia (美國、17.2petaFLOPS)
- (6)Cori (美國、14.0petaFLOPS)
- (7)Oakforest-PACS (日本、13.0petaFLOPS)
- (8)富士通「京」 (日本、10.5petaFLOPS)
- (9)Mira (美國、8.6petaFLOPS)
- (10)Trinity (美國、8.1petaFLOPS)
Photo:Top500
Source:ezone.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