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 IoT 智能城市關鍵

| 鄧淑明博士 | 26-07-2017 04:27 |
推動 IoT 智能城市關鍵

政府委託顧問公司羅兵咸永道(PwC)撰寫的《香港智慧城市藍圖顧問研究報告》(《報告》)終於在 6 月 30 日出爐。200 多頁的報告涵蓋香港目前狀況和問題,以及要轉型為智能城市的建議,值得細閱。

智能城市是建基於數據為本的營運模式,因為唯有如此才能保證城市順暢運作,所以《報告》花了很多篇幅探討跟數據相關的課題,包括:大數據、地理空間數據(Geospatial data)、開放數據的特性、管理和運用、私隱保護和保安、管治框架等等。《報告》特別指出,大數據來源之一的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IoT),是香港發展智能城市的重要基礎。 

智能城市的服務和應用之所以有「智慧」,就是藉? IoT 的環境數據調節,做到資源最佳運用。其實香港運用 IoT 技術已有不短的歷史,涉及多個領域。《報告》中提到已引入相關技術的公共基建:

  • 水務署正積極在供水網絡安裝偵測水壓的感應器以建設「智管網」,提升維修效率和減少因水管滲漏造成用水流失;
  • 渠務署使用超聲波感應器偵測沙井水位以決定維修次序;
  • 運輸署在繁忙道路交匯處安裝感應器以監察交通情況;
  • 海關運用電子鎖(E-lock)及環球定位系統(GPS)技術,監察進出內地貨物的清關程序;
  • 土木工程拓展署透過擋土牆上的感應器,監察斜坡出現山泥傾瀉的可能性。

這些只是開始。根據市場研究機構 Gartner 的報告,2017 年全球連結 IoT 的物件將達到 84 億個,2020 年更升至 204 億個。IoT 的增長集中在大中華、北美和西歐,應用範疇包括消費者市場的汽車、電視機、數碼機頂盒以及商用的智能儀表和保安監視鏡頭等。

 香港要充分發揮 IoT 的價值,我們有很多準備工夫要做,包括:  

  • (1)加快推出 5G 電訊網絡 — IoT 應用往往需要連繫環境變化的即時反應,例如無人駕駛汽車避開路面上的突發意外,低延遲(Low latency)的網絡是關鍵。香港估計要到 2020 年才會推出標榜超低延遲的 5G,希望進程能夠加快。
  • (2)保障私隱、防治黑客 — IoT 應用將無可避免涉及個人私隱問題,哪些機構和人可以獲取和運用、如何運用由 IoT 產生的數據,將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同時,目前 IoT 保安機制一般欠缺妥善,易為黑客所乘。《報告》建議成立跨部門高層次的「智能城市督導委員會」,私隱和 IoT 保安問題應該也是它的工作重點。
  • (3)開放數據分享平台 — IoT 產生的海量數據,其實可向公眾開放,以促進社會創新。現時政府的「資料一線通(Data.gov.hk)」以及正在建設的空間數據分享平台,未來可以作為發放 IoT 數據的平台;同時要確保數據採用開放格式,並提供 API(應用編程介面)以方便各種創新創意程式的開發工作。

因此,以 IoT 作為例子看來,《報告》只是本港展開智能城市建設工作的開端。希望政府能不畏困難和持之以恆,和各界展開密切溝通和合作,一步一腳印達成智能城市的願景。

以上內容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Photo:Sologic
Source:ezone.hk

Page 1 of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