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財年開始,港交所要求所有上市公司需提供「環境、社會及管治」(ESG)數據,本地企業因而需要更改日常管理方法,甚至是引入新科技平台協助。其中,電費與碳排放不僅是開放數據(Open Data),未來更會影響公司的公關形象。
富士施樂可持續發展部經理唐灌球指出,很多上市企業發現收集與管理 ESG 相關數據有困難,也需確保資料準確,因為這類法律責任需由公司董事承擔。該公司早前推出針對 ESG 管治的數據管理平台更新,提出更智能的數據收集,在新版本推出個人化儀錶版(Dashboard),如監測個別樓層、部門或不同員工的資源用量,更可同時比較多於 1 年或以上的數據,滿足不同地點的上市需求。唐灌球表示,該平台要求員工輸入數據之餘,也需要上載表單證明,另外每間公司均有營運特色,顧問服務會提供收集數據的意見。
方便收集數據
富士施樂企業優質及可持續發展部總經理劉金蘭表示,可持續發展屬公司業務的自然伸延。她承認,最初在公司內推動 ESG 項目已遇阻力,但現時無論是管理層與員工已開始明白與認同這個發展方向,現時更可以「日」為單位監察能源消耗,毋須每次等待月結後才懂反應。就以該公司的電訊業客戶營運例子,每月要收集多於 10,000 張電費單,ESG 管理平台有助把數據電子化,更可追蹤不同資料。
改善營運效能
從事化工業務的龍翔集團,本身並非富士施樂的文件管理系統用戶,今年起卻選用該公司的 ESG 數據管理平台。龍翔集團首席財務總監劉禮智表示,以往這類責任往往會落在公司秘書或財務部門中,但他們又欠相關人才管理 ESG 項目。觀乎市場上有介乎收費由數萬到數十萬的 ESG 數據管理服務,但當中又欠缺 Web-based 數據庫的選擇。他認為,目前方案有助比較每年營運數據,更可協助分析實際營運,甚至是用電與用車的密度及次數。
劉禮智坦言,本來純粹希望滿足港交所的最低要求,但發現 ESG 項目數據收集,不僅供財務總監「睇數」而已;又例如以往水費與紙張購入的費用有限,難以從金錢支出推算實際情況。劉禮智指出,ESG 平台可以讓公司更了解實際用水與用紙量,有助跟營運員工加強溝通,未來要輸入數據只會愈來愈多的情況,相信自動化系統有助提升企業管治。
Photo:法新社
Source:ezone.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