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軟(Microsoft)新 CEO(執行長)Satya Nadella 上場後,已暫時成功把「賣軟件」的業務模式,變成「雲端服務」提供者,更開始達到初步的盈利回流。Anthony Salcito 認為,這屬整體營運方向的改革,也更注重支援教育層面的用家。他指出,除了把 Minecraft 納入微軟旗下之外,LinkedIn 也是銜接教育應用的一部分,數據收集與分析也有助學生未來與商業社會接軌。他更預期,機械人應用會在明年起成熟起來,但未有透露微軟對此的發展方向。
教育用戶急升
微軟 2014 年收購 Mojang 以取得 Minecraft 平台與應用的營運權,當時收購價看似非常昂貴,但今天再回望有關 LinkedIn 的天價收購後,便發覺其實出價只是九牛一毛。該平台的發展持續成長,Minecraft 教育版總監 Neal Manegold 透露,現時全球達 1,700 萬人已完成 Minecraft 訓練課程,涉及超過 7,000 萬小時。其中僅教育版的用戶已達 200 萬人,用戶更來自 115 個國家。
最近微軟亦在為 Minecraft 教育版用戶,推出新網上導師課程《Hero's Journey》。Manegold 笑稱,Minecraft 的精神不只限於建設,更加包括破壞再重組。他認為學生想像力無限,有助培養創造力,各地亦有頗多例子說明有助改革課堂。他亦指出很多廠商為旗下方案推出「教育版」,內容可能沒有大幅為教育機構優化,只着重價錢上的折扣。目前 Minecraft 教育版基本上屬免費軟件授權,更會為用戶繼續完善現有的網上導師課程。
教育價值改變
與此同時,高等教育的角色與價值亦正在改變,至 2013 年只有 51% 人認同「讀大學」是好投資,比起 2008 年的 81% 數字急跌。微軟亞太區教育部總監 Don Carlson 指出,區內教育部門認同科技轉型的重要性,更明白要提升相關內容與水平。唯有政府部門要明白投資是否用得其所,量度投資是否有合理回報率,甚至有國家會以教育為主要經濟行業。他指出,泰國樂於擁抱科技變革教育,特別是包括教學與管理流程的變革也較出色。
人力培訓與未來教育政策配合,也不是每個人需要上大學,正所謂「天生我才必有用」,更不應該向他們灌輸「指定專才」的概念。年青人理應被培育為擁有全方位技能的畢業生,而非單向指定以律師或醫生等專業為目標。亞太區與歐美教育機構的最大分別,在於前者很大程度上以目標或數字作導向,作為評核成績或分派的依據。
在東南亞區內科技教育的主要推動者之一,必然屬教師本身。目前微軟亦有投放大量資源在相關培訓活動與聯絡之上。Carlson 指出,教育工作者的最大挑戰之一是科技意識不足,他們需要改善學生的學習與活動體驗,甚至是跟畢業生保持聯繫的生命周期管理。
人工智能(AI)無疑令部分職能更改,有研究更稱至 2030 年會有 20 億份工作因此而消失。網上學習雖蔚然成風,但 DON Carlson 有信心教師未來不會因此消失,惟角色也許會改變,或化身為人生教練(coach)。因為除了科技硬件之外,有更多的「軟知識」需要向新一代傳播。
鼓勵真人交流
DON Carlson 舉例稱,只着重 WhatsApp「打字」絕對不是正規的人際交流,在商業社會上更絕對不是正規。他認為,此類知識要由教師層面開始引導,因為即使是專注電腦開發活動,團隊也可以增加面對面交流,彼此沒有衝突,目前也有科技廠商亦有推出社交工具鼓勵人們增加對話,甚至影像交流。
小結:不忘道德教育
科技工具充足之餘,Carlson 強調社會不要忘記忘道德教育,而教師更有責任灌輸正確的網絡使用概念,包括:引有資料需要有佐證,甚至是明白在社交網絡上的法律規範。
Source:ezone.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