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積極進行研發,又或是投入新技術市場,是傳統支付平台推進革新的做法,正如 Mastercard 今年 3 月在新加坡開始區內最大的實驗室,並陸續在印度開始相同設施。現時 Mastercard 全球已開設 10 個實驗室,研發各種支付方案。Mastercard 實驗室新加坡創新研發中心研發副總裁黃東浩提到,公司無要求研發項目要產生實際收入,所以他們的項目很多元化。
環球設研發實驗室
Mastercard 研發的技術交由零售業或財金機構部署,並非直接面對消費者,所以在其新加坡的實驗室所見,研發的包括自動售賣機或汽車生產商合作的項目。凌海亦提到,發展技術時會透過收購或自行研發,實際應用範疇則由 Mastercard 自行推廣或由客戶執行。
談到技術研發,Mastercard 亞太區預付卡主管 Jason Tymms 認為,流動支付是現時亞太區最火熱,Mastercard 亦有創新項目進行,如跟智能指環等硬件生產商合作。舉例,指環取代現時的信用卡,顧客用手機一拍,經近場通訊(NFC)即完成付款,指環變成加密令牌。
提供支付平台
Jason Tymms 表示,類似的加密令牌技術,在電子商貿市場有很大發展空間,這亦包括生物科技方面的應用。他認為,除了要留意資安方面的規格外,如何簡化交易亦很重要。令牌式的多因子保安、智能指環,Mastercard 跟不同企業合作是其拓展技術的做法之一。問到 Mastercard 如何在日日在講 FinTech 的時代部署策略時,Jason Tymms 舉例指,Mastercard 提供資安技術及平台,初創企業則可提供業務模式。
財金業近年常提及區塊鏈(Blockchain)以及加密貨幣(Cryptocurrency),Jason Tymms 強調,Mastercard 亦有投資發展區塊鏈,尤其它能助財金機構知悉資金的流向,經過的每個點能提高資金流動的透明度,幫助反洗黑錢等問題。至於加密貨幣,他坦言要先留意市場發展。
總結:期待百花齊放
網絡世界的交易增加,能協助 Mastercard 這類欲以取代現金交易為主的機構發展,但同時,網絡世界的技術發展比以往實體市場更快,供應鏈中的成員必須加快步伐,包括最常接觸消費者的零售店及銀行。要推進一種技術並取得成功並不容易,期待電子支付百花齊放的時代來臨。
Source:ezone.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