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有「雲端租機」概念基於串流技術,讓用家毋須組裝昂貴電腦,在數據中心的虛擬電腦甚至可以「食雞」運行PUBG,ezone.hk立即和大家測試其中一款《LiquidSky》實試「雲端打機」。
雲端技術已經談了幾年,NVIDIA亦一早已有GRID方案,AMD亦有SKY方案,在數據中心建立虛擬GPU群集,配合虛擬機器方案,提供雲端電腦服務,令雲端電腦不再只限於文書用途,是電腦歷史上對「終端機」(Terminal)技術的重大革新。早已經有業界看出雲端遊戲概念,讓玩家以任何低階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連接伺服器上的虛擬機器,即可像桌面電腦一樣使用,安裝及執行大多數遊戲。如NVIDIA便有在SHIELD設備上運行的「GeForce NOW」,坊間亦有其他獨立服務商提供的方案,如:Vortex、LiquidSky、Shadow等。
不同公司有方案實現大有不同,於CES 2018 發表的Shadow有專用盒子提供,和NVIDIA SHIELD運行GeForce NOW有一定共通之處。而今次實試的《LiquidSky》則是在CES 2017正式發表,經過一年時間公測,開始有比較成熟的表現。《LiquidSky》目前支援Windows 10及Android,預定稍後提供iOS用戶端。
用家在設備執行用戶端及登入後,可啟動它的「Skycomputer」虛擬機器,目前提供兩種不同的硬件規格,從3核或6核處理器,以及2GB或4GB顯示記憶體。服務收費是以專用幣按時計算,入門3核/2GB顯示記憶體配置計,使用時一小時約60個幣值,服務目前最低消費是USD9.9有1500個專用幣。程式有提供30分鐘試用功能,不會保存資料,用家可先試後買。
登入《LiquidSky》介面後,程式會自動檢測最接近的數據中心連接,程式顯示香港區有專用伺服器,理論上有最快速度及最低網絡延遲。要執行遊戲,用家可直接選擇流行的EA ORIGIN、STEAM或BLIZZARD CLIENT,如果遊戲並非以上平台,亦可直接進入WINDOWS桌面安裝,猶如實機操作,再經網頁測試下載速度亦不低,Speedtest.net有700Mbps下載及294Mbps上傳。在Steam及Blizzard同時下載遊戲各有近20MB/s速度,不用太長時間即可下載完成共28GB的遊戲,包括:PUBG食雞及鬥陣得攻Overwatch。
其他功能方面《LiquidSky》在介面之上還有設定,可以全屏幕執行、擷取鎖定滑鼠游箭頭、直接錄影畫面等功能,串流設定上限近30Mbps,支援硬解、720/1080p解像度,以及幀速設定,但就要求更高傳輸頻寬,建議用家以有線網絡或低干擾的5GHz Wi-Fi環境執行。
《LiquidSky》的入門配置不算強,只有3核心2GB顯示記憶體,換算是中低階電腦水平,即是玩遊戲只有低至中級畫質左右才有流暢(>30FPS)效果,亦視乎遊戲軟件的優化。ezone.hk試玩過提供的《DOOM》及《Prey》、以及自行安裝的《PUBG》食雞及《Overwatch》鬥陣特攻。由於配置不高,遊戲效果也是一般。
多人遊戲重視的網絡延遲方面,在《PUBG》食雞及《Overwatch》鬥陣特攻卻有明顯不同,由於《PUBG》食雞的NETCODE(網絡編程)不佳,即使直接執行,有時也會出現明顯延遲問題,在《LiquidSky》中執行遊戲,問題容易進一步被雙重轉換而加大(玩家>數據中心>PUBG>數據中心>玩家),而且預設系統配置亦只足夠執行低畫質,穩定度及可玩性仍然偏低,只有待《PUBG》開發商提升遊戲穩定度,才能在類似的虛擬機器環境執行。
《Overwatch》鬥陣特攻表現稍為好一些,基本流暢可玩,但難以進行精密操作或射擊,並不適合作排名戰等電競級環境,僅於「玩玩就好」的水平。始終玩家使用的網絡環境穩定性難以預料,上述遊戲測試已在《LiquidSky》顯示為4ms延遲、鬥陣特攻伺服器為28ms延遲的環境取得,使用寬頻服務為HKBN 1000Mbps家居光纖計畫。
雲端打機看似是明日趨勢,但要達至毫秒以內的輸入反應及流暢清晰畫面,目前多數方案仍非完善,試用《LiquidSky》就曾有不明網絡問題而斷線、執行遊戲會畫面停滯鎖死等現象。另外,雲端打機應該是就像「網吧」一樣按時扣費,抑或月費任玩、配置平均水平如何,仍然是在摸索階段。但從《LiquidSky》的經驗中,可見如果是執行單機類遊戲或對輸入延遲及容錯率較高的遊戲,對大量輕度玩家來說則是個有趣的服務,可望引申出不同商機。大家更要留意不同「雲端打機」方案,配置方式可能有差大分別,而且不一定包括提供遊戲,有興趣的讀者要多做資料搜集。
Source:ezone.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