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人工智能新趨勢 借風險資金發圍(二)

| 藍若琳 | 12-01-2018 09:11 |
AI人工智能新趨勢 借風險資金發圍(二)

因為反對內容審查遭打壓,Google 在 2010 年離開中國市場,不再向當地提供相關的互聯網搜尋服務。7 年之後,該公司對中國蠢蠢欲動,並借助拓展 AI人工智能重返內地市場。2017 年 12 月,Google 宣布在北京成立 Google AI 中國中心。

Google 借 AI 再戰中國

Google 在中國擴展其主導的機械學習開源軟件《TensorFlow》,並向內地提供該軟件的雲端服務。同時,通訊社彭博(Bloomberg)稱 Google 母公司 Alphabet 正在內地加強招聘人工智能人才,還尋找具有 AI 投資潛力的中國企業。Google 這次不以互聯網產品進軍中國市場,而是聚焦於讓中國開發商學習使用 Google 的平台建造 AI 方案,並逐漸依賴這項工具,類似於軟件新創公司先讓企業員工使用自家服務,受歡迎後便可望獲得資訊技術部門的青睞,進而採用更多相關服務。

AI人工智能新趨勢 借風險資金發圍(二)
AI 正在改變消費體驗。

走進生活應用

承前文所述,進入到了 2011 年才開始的第三波 AI 應用浪潮,亦正是我們身處的階段。人工智能終於擺脫了虛擬世界,開始走進各類日常生活的應用,各科技巨頭爭相展示技術。第三次 AI 熱潮的應用稱「現實世界智能化」,實現的前提是愈來愈多數據採集和感應器。舉例:食物果本身沒有數據,貼上無線射頻識別(RFID)標籤便產生大量數據;道路原本沒有數據,裝上鏡頭便有;人體本身沒有數據,但利用人臉識別便可確認身份。

事實上,用戶一早習慣登入網購平台時已被識別身份,然後系統會推薦個人化商品。在現實世界開始也有同類技術,如一步入名牌商店門口,系統會從人臉識別客戶是否 VIP,店員即會上前打招呼「x 小姐你好」,並給予度身定造的推介。李開復稱,這類全新零售體驗稱為線上與線下全面融合(Online Merger Offline;OMO)。在這種模式下,不再只是線下購物用流動支付結帳,或者 O2O 的線上買優惠券到店鋪消費,而是無論用戶在哪處購物皆有幾乎完全相同的購物體驗,包括會員身份、個人化推薦、貨源追蹤和產品評價等。

AI人工智能新趨勢 借風險資金發圍(二)
手機然也要 AI 才夠潮。圖為華為副總裁兼消費業務 CEO 余承東,介紹配備 AI 技術 Kirin 970 處理器的 Mate 10 智能手機。

傳統廠商投資

第三波「現實世界智能化」發展如火如荼,除了大型科技企業的技術,還有眾多初創企業參與,如前文提到的曠視科技、家用機械人「小魚在家」、無人商店 F5 未來商店等,目前正處快速增長時期。至於第四波人工智能應用,稱為「全自動智能化」。近年的人工智能軟件、演算法、機械學習模型等發展較快 - 硬件配套反而未見重大突破。機械人動作未如人類身體般靈活,技術也未如如人類的快速回應環境變化,駕駛更是最佳例子。

全球各地多間企業埋首研發自動駕駛技術,無論 Alphabet、Tesla、優步(Uber)、 Waymo,以及歐洲、美國和中國的傳統汽車製造商,均在這方面大力投資。「當全世界的技術、工業界和資本相信並且把大量精力投進去時,這個事情必然變成現實。」相比技術難度,李開復認為法律及倫理等問題才是無人駕駛發展的最大的障礙。

Photo:法新社、Strelka Institute
Source:ezone.hk

Page 1 of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