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發表的《施政報告》中,特首李家超宣布將成立「數字教育策略發展督導委員會」,以進一步推動數碼教育的發展,更新初中科學課程,並支持教師利用人工智能進行教學。這一舉措顯示了政府對數碼教育的重視。根據一項調查,約80%的受訪青年每日上網超過4小時,而超過65%的學生曾經成為網上騙局的受害者,此成社會關注。
MWYO青年辦公室於周一(21日)發布了《香港青年數字公民研究報告》,旨在探討Z世代對數碼世界中公民權利和責任的認識。研究團隊於2024年2月至3月期間進行了一項網上問卷調查,共收回227份有效問卷,受訪者包括110名中學生及117名大專生,並對其中6名受訪者進行了深入訪談。
調查結果顯示,受訪者平均每日上網時間為4至6小時,其中近80%的受訪者每天至少花費3小時上網,而近10%的受訪者則長達13小時;而根據衛生署的指引,每日上網3小時已屬過度。大多數受訪者使用網絡的主要目的為娛樂,如觀看短片和玩遊戲,分別佔90%和66.1%。此外,用於購物、搜尋功課或學習相關資訊的比例分別為65.6%和62.6%。令人擔憂的是,有66.1%的受訪者曾經誤墮網上騙局,大專生尤其容易受到騙局影響,例如購買虛擬遊戲物品或點數卡。
MWYO研究副總監黎卓然指出,學生主要將網絡用於娛樂和購物,卻很少利用網絡促進個人和社會發展。他認為,學生可能對網絡平台的安全性存疑,加上網絡上存在不同聲音,使他們不敢表達自己的意見。此外,許多學生因擔心遭遇網絡欺凌而選擇沉默。
針對上述問題,研究團隊提出了多項建議,以提升青年的數碼素養和技術能力。其中包括:
這些建議旨在促進青年的全面發展,使他們能夠更好地適應和利用數碼環境。同時,也希望能夠提高他們對於數碼安全和責任的認知,以減少他們成為網上騙局受害者的風險。MWYO青年辦公室研究副總監黎卓然總結:「數字公民意識有助提升青年的數字世界身份認同,實踐應有的權利與責任。作為良好的數字公民,應善用數字技術去達成個人理想,也會關心身邊的人和事,以及貢獻社區。以傳統儒家的說法,即是達成『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青年須培養出對世界的敏銳觸覺,更會在數字世界與人合作、發揮守望相助精神、共同解決問題,協力推動數字世界與現實世界的發展。」
即刻按此,用 App 睇更多產品開箱影片
-----------------
近年手機、電腦遊戲在中小學生群體中盛行。警方守網者近日發文指出,上網賣game帳相關騙案數字有上升趨勢。受害人年齡最少只有12歲,總損失金額達27萬元。
警方守網者表示,最近一週內已接獲14宗相關騙案,其中8名受害人更加是學生,最年輕的只有12歲,總損失高達$27萬。一眾受害人又是如何結識騙徒,甚至帳號金錢兩雙失?
----------------
資料來源:ezone
【熱門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