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產力局與土木工程拓展署、安誠-邁進聯營顧問公司攜手,在T2主幹路及茶果嶺隧道工程項目中合作研發的「地空協同隧道自動檢測系統」,成功勇奪被譽為「創科界奧斯卡」的2025年度「愛迪生獎」(Edison Awards)金獎。這是生產力局連續第三年憑藉其科研項目獲得此項國際權威大獎,更是首次摘下金獎桂冠,充分證明香港的科研成果具備世界級水平,並持續獲得國際社會的高度肯定。
介紹指,系統巧妙地將人工智能(AI)、多機械人系統(無人機與無人車協同)以及在沒有全球定位系統(GPS)訊號環境下的精準定位技術相結合,徹底革新傳統隧道檢測模式,實現智能化、自動化與數碼化的飛躍。系統的成功研發與應用,不僅解決了隧道檢測工作耗時長、成本高、風險大的痛點,更為全球智慧工地及基礎設施數碼化樹立了全新的標竿。
尖端科技融合 攻克無GPS定位難題
隧道環境由於結構封閉,無法接收GPS訊號,為自動化檢測設備的精準定位帶來極大挑戰。「地空協同隧道自動檢測系統」的核心突破之一,正是成功融合多種定位技術,包括利用光學雷達(Lidar)進行實時同步定位與地圖構建(SLAM)、結合預設的基準標記,或配合全自動測量全站儀,即使在完全沒有GPS的環境下,仍能精確計算出無人機和無人車的實時三維座標,定位精度最高可達到毫米級別。
除了精準定位,系統亦整合先進的AI邊緣計算技術。運作時,無人機搭載超高清相機和紅外線熱像儀,在空中對隧道內壁進行360度無死角的影像採集;與此同時,地面上的無人車不僅為無人機提供移動平台和能源補充,其內置的高性能AI模組更能即時接收和分析無人機傳回的圖像數據,快速識別出隧道結構中存在的各種缺損,例如裂縫、剝落、滲水等,連毫米級的微細缺陷亦無所遁形。
地空全方位檢測 效率安全顯著提升
相較於傳統依賴工程人員搭建工作台進行近距離目測或使用簡單工具量度的檢測方法,這套自動化系統展現出壓倒性的優勢。根據生產力局提供的數據,系統的檢測速度比傳統方法快23倍,同時能節省高達50%的檢測成本。更重要的是,它將工程人員從潛在危險的高空工作環境中解放出來,只需在地面安全地監控系統運作即可。
檢測完成後,系統會自動生成完全數碼化的詳細報告,清晰標示缺損類型、位置和尺寸等信息,大大減省人手整理和分析數據的時間,為後續的維修決策提供可靠依據。整體而言,該系統顯著提升隧道檢測工作的效率、準確性和安全性,對保障重要基建設施的結構健康至關重要。
政產學研協同成果 國際舞台再獲肯定
對於再次獲得國際殊榮,生產力局主席陳祖恒議員表示:「生產力局再度獲頒愛迪生獎是對香港政產學研協作模式的重大肯定。這套本土研發的系統突破性地結合地空協作、AI 邊緣計算及毫米級定位技術,成功克服沒有 GPS 環境下的定位難題。系統已成功應用於香港重點基建項目,取代傳統的高空檢測工作,不僅帶來更安全的隧道檢測,提升檢測效率,更為全球基建數碼化樹立典範。」他強調,生產力局將持續以科研落地為核心,配合政府政策將香港打造成國際創科樞紐,而這次獲獎再次印證香港擁有深厚的創科技術並將成果實地應用的能力。
此系統的地空協同作業模式,即無人車可為無人機提供電池更換、數據處理甚至部分感測器載荷的支援,極大地提升無人機在複雜環境下的靈活性、續航能力及整體安全性。這不僅是隧道檢測領域的革新,更為未來低空無人機技術在建築、勘探、物流、應急救援等各行各業的廣泛應用提供了極具價值的參考案例,有望為正在興起的低空經濟發展注入強大動力。生產力局表示,作為政府「發展低空經濟工作組」的技術夥伴,亦將繼續致力於相關技術的研發與應用推廣。
Source:HKPC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