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輪候公屋是不少香港市民漫長的期盼,當獲派單位時,單位的背景往往成為申請人考慮的重要因素之一。近日有網民在社交平台發文,分享自己獲房屋署第二次編配公屋,地點雖然滿意,但單位屬於「自然身故」類別,令他猶豫不決應否接受,帖文隨即引發網民熱烈討論。
港男獲派自然身故公屋 網民直指單位「要得過」
該名網民在Facebook群組「公屋討論區-香港facebook群組」分享,指自己獲派的第二個單位位於長沙灣幸福邨,屬一人單位,地點合意,但查詢後得知單位曾有住客自然離世。面對這個「問題單位」,他感到相當掙扎,遂向網上社群尋求意見。
網民反應兩極 地點條件成關鍵
帖文引起大量網民回應,意見出現分歧。不少網民,尤其是一些自稱曾入住類似單位的「過來人」,紛紛力撐樓主應該接受。他們認為「自然身故」單位並非凶宅,甚至有人覺得是「福氣」、「好旺」,能為住戶帶來好運。這些網民分享自身經驗,指居住期間順利,而且該類單位通常地點和周邊配套不俗,「既方便又新淨」,認為絕對「要得過」。
點擊看網民留言
網民:疑心生暗鬼
然而,亦有部分網民持相反意見,認為居住環境對個人心理影響甚大。他們指出「疑心生暗鬼」,如果樓主本身對單位背景心存芥蒂或感到不安,即使單位條件再好,入住後也可能影響心情和生活質素,建議他若有顧慮便不應勉強接受,應等待下一次派位機會。
特快公屋編配計劃變上樓捷徑
房屋署每年都會推出「特快公屋編配計劃」,為基層家庭提供上樓捷徑。「特快公屋編配計劃」推出的單位分布於全港各區,部分單位或曾涉如自殺、意外身亡、自然身故、追討欠債等不愉快事件,但有機會縮短輪候時間。新一期「特快公屋編配計劃」預計於2025年年中舉行,大家可以密切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