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圍香島中學首辦「香苗杯」MakeX機械人挑戰賽 助區內小學生激發創科潛能

| 李兆城 | 16-05-2025 06:01 |
天水圍香島中學首辦「香苗杯」MakeX機械人挑戰賽 助區內小學生激發創科潛能

在創新科技浪潮席捲全球的背景下,STEAM(科學、科技、工程、藝術及數學)教育已成為學界培育未來人才的關鍵一環。天水圍香島中學多年來積極推動 STEAM 教育,近期更聯同MakeX 香港區獨家總代理DTSL (樂探索科技集團)首次主辦「香苗杯 MakeX 機械人挑戰賽」,為區內小學生提供一個展現創意、提升技能的平台。天水圍香島中學陳錦嫦校長在接受專訪時,分享學校在 STEAM 教育領域的耕耘、舉辦「香苗杯」的理念、學生的得着,以及對未來創科教育的展望。

天水圍香島中學 深耕 STEAM 十載

天水圍香島中學在 STEAM 教育的探索與實踐,可謂源遠流長。陳校長在訪問中憶述,學校自 2015 年起已積極推行相關教育,其後,學校更連續三年參與教育局的校本支援服務,與教育局同工共同研發校本 STEAM 教材。天水圍香島中學不但是粵港澳大灣區 STEAM 教育聯盟的實驗學校之一,亦曾獲得「STEAM 優秀學校」的獎項,顯示其在推動 STEAM 教育方面的努力和成就備受肯定。

基於這份深厚的積累,學校決定將經驗推廣至社區,舉辦首屆「香苗杯 MakeX 機械人挑戰賽」。陳校長解釋,選擇 MakeX 機械人作為比賽項目,部分原因是 MakeX 機械人對場地和資源的要求相對較低,不像其他一些機械人、賽車項目需要佔用一至兩個課室的龐大空間,讓更多學校感興趣及參與。同時,天水圍香島中學過往亦有學生參與 MakeX 機械人比賽,認為容易上手,加上像 MakeX 這樣具認受性、設有證書的國際性比賽,能讓學生所學的技能和獲得的資格,在未來升學或就業有所裨益,因此便萌生為區內小學舉辦培訓班和比賽的想法,讓更多學童接觸這項創科活動。

MakeX 賽事磨練 解難協作與逆境智能

本屆「香苗杯」吸引區內 9 間學校、接近 50 位學生參加,學生們在四月份更需出席三次、合共十二小時的培訓課程,足見賽事規模和對學生投入的要求。陳校長對目前今次活動的成功舉行感到滿意,並計劃來年繼續舉辦,期望能吸引更多新的學校參與。

談及學生透過參與 MakeX 機械人挑戰賽的得着,陳校長認為,首要的是解難能力的提升。她指出,即使是看似簡單的任務,如精確控制機械人將組件放置到指定位置,當中亦涉及不少學問,學生需要不斷嘗試和調試,才能達到比賽要求,例如從上方觀察時不能偏離遊戲界線。


更重要的是,比賽過程亦是鍛鍊學生情緒智商和抗逆力的寶貴機會。陳校長分享了一次觀賽經歷:有同學因一時緊張按錯按鈕而失利,感到非常失望。她當時便鼓勵同學,從中學習逆境應變能力,及以平常心面對。陳校長相信,這些經歷能讓學生學會如何在逆境中調整心態、面對失敗。負責統籌 STEAM 活動的李梓健老師補充,學校的 STEAM 教育理念是普及化,並非只針對校隊成員。他舉例,有非校隊的同學便運用 MakeX 的部件,結合國民國情教育元素,為本年度直資議會舉辦的活動,設計一個關於二十個國家安全要素的互動展品,展示 STEAM 學習的多元應用。

跨科協作激發創意 由中華文化到社創行善

為了讓 STEAM 教育更貼近生活、更富趣味,香島中學積極推動跨學科協作。陳校長介紹,學校的設計與應用科技科經常與不同學科擦出火花。例如與中史科合作,讓學生學習 3D 打印技術後,自行繪圖並打印出古代兵器或十二生肖獸首等模型,將科技融入歷史學習。

另一個別具意義的項目是與企財科(BAFS)的合作。學生會運用校內如鐳射切割機、3D 打印機等設備設計和製作手機架等小產品,然後在校內進行義賣,並將所得款項捐贈予非牟利機構(NGO)。陳校長認為,這種模式能讓學生將課堂所學與商業實踐和社會服務結合起來。李老師亦提到,學校設有「中國情·香島心」課程,每年均設有 STEAM 單元,例如曾舉辦橋樑載重比賽,參考學界現行規格(如 IVE 的比賽),並加入國情國安元素,因中國素有「造橋大國」之稱;亦曾設計有關中國古代計時工具「銅壺滴漏」的教案,並獲得獎項。此外,學校的跨學習領域協作亦非常緊密,例如最近有學生以「生物碳環保建築材料」為題,在香港學生科學比賽中同時獲得「新秀大賞」及「設計專項一等獎」,這便是結合擁有工程知識的數學老師、物理材料老師及其他數學老師共同指導的成果,引導學生解決生活或社會議題。

普及拔尖與興趣並重 創科空間營造學習氛圍

香島中學的 STEAM 教育推行模式可謂層次分明。陳校長指出,首先是「普及化」,確保每一位初中同學都能在課堂中學習和體驗 STEAM。其次是上述的跨學科整合。再者是「拔尖」,對於在 STEAM 方面有濃厚興趣和潛質的學生,學校會積極推動他們參與更大型的校外比賽。最後是「興趣化」,舉辦一些純粹以趣味為導向的活動,例如學校設有無人機場地,讓學生輕鬆體驗操控無人機的樂趣。

為了支撐這些多元化的 STEAM 活動,學校特設專門的學習空間。除了主要供校隊訓練和試車的 MEV 房外,另一間 STEAM 研習室則扮演著更核心的角色。該研習室配備鐳射切割機、3D 打印機等設備,陳校長形容其設計理念是,學生需要時便可用到,例如:學生可以在小息時設計好 3D 模型並開始打印,放學後再來取件。李老師亦補充,該研習室的使用率極高,同時應付多個不同比賽項目,甚至協助其他科組製作教學模型。陳校長總結,創科空間最重要的功能是,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和提供一個開放的平台。

天水圍香島中學首辦「香苗杯」MakeX機械人挑戰賽 助區內小學生激發創科潛能
校內設有「天水圍香島冰室」,校長、老師和學生們也不時交流,營造創科氛圍。

廣結夥伴拓展教育資源

推行 STEAM 教育近十年,陳校長觀察到學生除了在動手動腦能力上的進步外,表達能力亦有顯著提升。她憶述,以往學生外出參賽,即使只有三分鐘的介紹時間,也可能表現怯場,未能將作品完好地展現。為此,學校後來由老師扮演嚴格的提問者,訓練學生的應對和闡述能力。 她欣慰地表示,現時同學的表達技巧也有明顯進步。學校亦設有中四初創課程,學生需要運用 3D 打印等技術製作產品原型(prototype),對綜合能力的培養大有裨益。

創科教育的發展,離不開各方的支持。陳校長坦言,學校在尋求資源方面亦不斷努力,除了與私人機構合作,近年亦得到如招商局、華夏教育機構等團體的支持,使學校在拓展網絡和資源方面更為順暢。

展望未來 AI 教育與教師角色的革新

展望未來兩年的發展重點,陳校長明確指出將會聚焦於人工智能(AI)教育。她希望能探索更多用途,例如利用 AI 輔助批改試卷、出題目等。更深層次的思考,則是如何在 AI 時代重新定義教師的角色。陳校長提出,如果學生可以輕易從 AI 獲得答案,在這種情況下,教師的角色可能不再是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而是轉變為引導者,更重要是訓練思維,教導學生如何正確地提問、批判性地思考,以及辨別資訊真偽。這將是未來教育工作者需要面對和適應的重大課題。

Source:ezone.hk

相關文章

Page 1 of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