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全新iOS 26測試版推出後,有用戶反映手機出現嚴重發熱甚至「爆膠」情況,電池續航力亦大幅下降。近日,一位科技博主率先試用iOS 26後,遭遇不愉快的經歷。他發文透露,升級iOS 26後手機出現嚴重發熱,甚至導致爆膠情況。從其附圖可見,iPhone機背與中框的罅隙處,有黑色類似膠狀物滲出。
即刻【按此】,用 App 睇更多產品開箱影片
鑑於iOS 26目前仍處於開發者測試階段,系統有 bug 實屬正常。該博主並未詳細說明手機在何種使用場景下,出現嚴重發熱及溢膠問題。
另一位博主亦曾發文指出,其裝置升級至iOS 26後,同樣出現嚴重發熱、續航力大幅縮減以及畫面停頓等問題。他更透露,即使是素有「Apple最佳續航」之稱的iPhone 16 Pro Max,在升級後綜合續航力竟不足4小時,電池續航時間縮水近五成。外界估計,發熱問題部分原因歸咎於iOS 26開發版本的不穩定性,另一方面則可能是新系統引入的「液態玻璃」等全新介面,消耗更多圖像處理器(GPU)資源,增加了手機負荷,從而導致功耗及發熱量上升。
當iPhone出現過熱徵兆時,立即採取正確的應對措施至關重要。這不僅能避免當下對設備的損害,也能防止問題進一步惡化。
儘管聽起來有效,但應避免使用冰箱、冰水等快速降溫方法。急劇的溫度變化會導致iPhone內部產生結露,造成內部零件短路或損壞 。避免將iPhone置於冰水、冰箱或冷凍庫中,也不要使用冰袋 。
即時應對措施的關鍵在於移除熱源和促進自然散熱,而非強制冷卻。這反映了對精密電子設備內部物理平衡的深刻理解,以及避免次生災害的重要性。當手機過熱時,用戶直覺可能想快速降溫,如放入冰箱 。然而,大量資料明確指出,應避免快速降溫,因為會導致結露和內部損壞 。相反,建議是關機、移除保護殼、移到陰涼處 。這背後的原理是,iPhone的內部組件對溫差變化非常敏感。快速冷卻會導致空氣中的水蒸氣在較冷的內部表面凝結,形成水滴,進而造成短路或腐蝕。而移除熱源和促進自然散熱是讓設備在安全、可控的範圍內恢復平衡。錯誤的降溫方式(如冰箱)會引入新的破壞性因素(水氣),將一個熱問題轉化為更嚴重的濕氣問題,導致不可逆的損壞。正確的方法是停止所有產熱活動,並最大化其固有的被動散熱能力。因此,用戶應理解安全降溫的原則是讓設備在穩定環境中自行調節,而非採取可能造成二次損害的激進手段。
【相關報道】
Source:熱點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