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AI應用大躍進!解構企業擁抱生成式AI三大關鍵 由安全到算力瓶頸逐一破解

| 李兆城 | 30-06-2025 02:55 |
香港AI應用大躍進!解構企業擁抱生成式AI三大關鍵 由安全到算力瓶頸逐一破解

自2022年底生成式AI(Generative AI)如ChatGPT橫空出世,人工智能(AI)已從一個科技界的熱門詞彙,迅速演變為席捲全球各行各業的革命性力量。企業對AI的態度,在短短兩年間經歷了從初步探索、擔憂安全,到如今積極擁抱的巨大轉變。在這場技術浪潮中,香港企業如何自處,又該如何從單純「使用AI」,進階到「讓AI主導」業務革新?HKT商業客戶業務董事總經理吳家隆先生在HKT Enterprise Solutions Tech Week 2025的訪談中,深入剖析AI在香港的發展進程,並分享企業在AI時代下實現自動化、升級轉型及差異化競爭的關鍵洞見。

吳家隆回顧,生成式AI爆發的第一年,香港企業普遍處於認識和探索階段,同時也充滿疑慮。當時市場最關心的兩大問題,一是AI模型的「幻覺」(Hallucination)問題,擔心其生成內容的準確性;二是數據安全問題,憂慮企業的敏感資料會否在AI模型訓練過程中外洩,成為企業應用AI的首要障礙。

從算力瓶頸到成本驟降 AI應用迎來爆發點

踏入第二年,市場開始掌握新的技術方法,例如利用檢索增強生成(Retrieval-Augmented Generation,RAG)技術,將企業內部數據融入AI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數據安全問題。然而,香港企業隨即面臨另一個嚴峻挑戰——「算力不足」。吳家隆坦言,香港在採購如NVIDIA等頂級品牌的GPU(圖形處理器)方面相對困難,加上許多傳統數據中心在電力和冷卻系統上,未能滿足GPU的高規格要求,令企業即使有心亦無力大規模部署AI。這段時期,企業處於一種「好想用,但又擔心數據安全,同時又缺乏算力」的兩難局面。

然而,情況在去年底至今年初迎來了關鍵的轉捩點。吳家隆指出,新一代AI模型 DeepSeek 的出現,帶來兩大突破:首先是成本大幅下降超過95%,令AI不再是遙不可及的昂貴投資;其次是模型的效率極高,催生了「AI一體機」的出現。這種一體機讓企業能將模型和數據完全保留在公司內部運行,徹底解決數據安全的根本問題。「我們看見,企業的興趣爆發性地上升,應用之軟件亦增加不少。」吳家隆形容道。

 

 

告別碎片化應用 整合AI驅動核心業務

隨著技術門檻和成本的降低,AI應用呈現出「百花齊放」的景象,但也出現了「碎片化」的問題。從財務部門自動識別賬單,到利用Copilot生成文本,再到「Text-to-image」的圖像生成,各種小型的AI模組應運而生。吳家隆認為,雖然這些應用各有價值,但真正的機遇在於將這些零散的AI能力整合起來,與企業的核心系統深度融合,發揮更大的威力。他提到了Google的A2A(Agent to Agent)概念,預示著一個由不同「智能體」(Agent)互相溝通、協同工作的時代即將來臨。

這個新階段的核心目標,是讓AI不再只是一個輔助工具,而是成為推動業務流程自動化和創造新商業模式的主導力量。吳家隆認為,AI的潛力遠未見頂,企業應思考如何利用整合後的AI力量,一方面極大化提升生產力,另一方面探索過去無法實現的嶄新服務。

AI SuperHighway 破解香港算力困局

為了解決香港企業長期面對的「算力荒」,HKT在今年三月推出全亞洲首個「AI SuperHighway」的服務。吳家隆解釋,這個概念的核心是利用HKT豐富的光纖網絡資源,構建一個超高速、低時延的網絡,將香港不同地點、擁有GPU算力的數據中心全部連接起來,形成一個龐大的「算力池」。這意味著,企業即使自身沒有採購昂貴的GPU,甚至其辦公室或數據中心不具備部署GPU的條件,也能透過這條「超級公路」,隨時隨地取用強大的AI算力。

吳家隆透露,目前已有超過十間數據中心接入AI SuperHighway,最高速度可達800Gbps。在今次的技術展中,HKT也成功展示以400Gbps的極低時延連接數碼港的AI應用,力證企業的AI運算,毋須再局限於自家機房之內。這個創新的商業模式,無疑為香港的AI生態系統注入了一支強心針,讓不同規模的企業都能在同一個起跑線上,獲取以往遙不可及的資源。

從天眼到客服 AI落地場景展現驚人價值

當AI不再是紙上談兵,它在真實場景中的應用價值便顯得格外重要。吳家隆分享了幾個生動的例子。以往保安中心需要人手時刻緊盯CCTV畫面,事後翻查更是大海撈針。現在,結合電腦視覺(Computer Vision)和生成式AI,系統能夠自動識別影像內容。用戶只需用自然語言提問,例如「幫我揾出過去八個鐘頭,出現過的所有紅色Tesla」,系統便能即時篩選出相關片段。這背後是兩個技術的結合:電腦視覺負責識別物件,生成式AI則讓用戶能以對話方式進行搜索和總結。

另一個深刻的例子來自HKT內部。其客戶服務團隊以往需要人手回覆大量電郵,即使有範本亦相當耗時。引入AI後,系統能根據來郵內容自動草擬回覆建議,同事只需稍作修改便能發出,大大提升效率。更進一步,AI還能分析郵件語氣,一旦偵測到客戶有潛在不滿或投訴傾向,便會自動標記並提醒經理注意,防患於未然。這些案例在HKT內部成功實踐,印證AI並非要取代人類,而是成為增強人類能力的得力助手,創造出客戶、員工和公司三贏的局面。

數據治理成最大挑戰 企業文化須同步轉型

雖然AI前景亮麗,但吳家隆亦坦言,企業在落地AI的過程中,往往會遇到三大挑戰。首先是「神化AI」,對AI抱有不切實際的期望,試圖將其應用於所有問題,卻忽略了部分問題有更簡單的解決方案。其次,也是最核心的挑戰,是「數據治理」(Data Governance),他觀察到,許多企業在啟動AI項目時才發現,內部的政策文件、客戶資料等數據,存在著過時、互相矛盾甚至缺失的問題。AI不會無中生有,持續地管理和更新高質量的數據,是AI項目成功與否的基石。

第三個挑戰來自企業文化和員工的使用習慣。如何讓員工安心、安全地使用AI,是一門管理學問。除了採用一體機等技術方案保障數據不出戶,HKT亦提供數據脫敏(Data Masking)等技術,在資料傳送給AI模型前自動偵測並遮蓋身份證、信用卡號碼等個人資料。吳家隆認為,要成功推行AI,必須讓員工明白AI的運作原理,理解其局限性,並建立一套清晰的數據管理和使用規範,這需要從上而下的文化轉變。

邁向Agent與機械人融合的AI新紀元

展望未來,吳家隆認為AI正朝著「Agent化」及與機械人技術深度融合的方向發展。未來的AI系統將會像一個總管,懂得將複雜任務分拆,交由不同專長的AI模型(Mixture of Experts)處理,實現更高效的自動化工作流。與此同時,AI將成為機械人的「大腦」,負責平衡、導航、視覺感知等核心功能。

吳家隆以機械狗巡邏為例,機械狗的鏡頭所拍攝的畫面,可透過5G網絡實時傳送到後台,由強大的AI進行分析,再即時作出反應。這當中,機械人、AI、5G網絡環環相扣,缺一不可,而HKT正是能夠提供全面、綜合性的ICT方案供應商,助企業從數據、算力、應用到文化全面佈局,駕馭這股浪潮,實現業務的持續升級與飛躍。

Source:HKT、ezone.hk

相關文章

Page 1 of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