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低空經濟蓄勢待飛 投資推廣署力吸海內外專才 匯聚官產學研鑄就國際創科樞紐

| 李兆城 | 30-06-2025 09:09 |
香港低空經濟蓄勢待飛 投資推廣署力吸海內外專才 匯聚官產學研鑄就國際創科樞紐

投資推廣署於上週五(六月二十七日)舉辦首屆「香港低空經濟論壇」,以「科創領航.築夢天際」為主題,匯聚超過250位來自政府高層、產業界、學術界及科研領域的領袖精英,共同為這片潛力無限的新藍海描繪發展路向。作為本年度《施政報告》的重點政策,低空經濟的發展由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牽頭成立專責工作組推動,從頂層設計出發,全方位促進相關的制度創新與產業生態建設,為香港的長遠競爭力注入新動能。

黃偉綸在論壇的開幕致辭中,明確政府在推動低空經濟發展中的角色定位。他強調,政府會積極扮演「促進者和推動者」的角色,並指出低空經濟的應用場景廣泛,能與物流、應急救援、城市管理以至文化旅遊等多個領域產生巨大的協同效應,為整個社會帶來「一加一大於二」的整體效益。投資推廣署創新及科技行業總裁黃煒卓在傳媒聚會中闡述政府的宏觀規劃,強調將從拓展創新應用、適時修訂法規、規劃建設基建以及深化大灣區合作四大方向著手,為香港的低空經濟穩健發展,奠定堅實的制度與基建基礎。

 

法規「沙盒」引路 奠定安全飛行基石

安全是所有創新交通模式發展的基石,而一套清晰、與時並進的法規,能確保低空飛行安全。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在論壇上提到,涵蓋緊急救援、物流運輸等多個應用領域的低空經濟「監管沙盒」,其核心價值遠超於單純的技術測試,實則是一個培育變革性科技創新、驗證商業模式和收集實證數據的關鍵平台。在此框架下,政府正循序漸進地修訂現行法例,以適應產業發展的迫切需求。黃煒卓解釋,現行法規主要規管的是25公斤以下的無人機,但許多實際應用場景,例如消防處利用無人機運送救援物資上山,其負載早已「超過25KG」,現有法規已不足以應對。

為此,政府已向立法會提交修訂建議,期望將規管的無人機起飛重量上限,大幅放寬至150公斤,從而釋放更多在工業級應用及公共服務領域的巨大潛力。至於備受社會各界關注、被譽為低空經濟「終極形態」的「載人飛行」,由於其起飛重量必定遠超150公斤,現行法規無法適用。黃煒卓透露,政府未來將會有新法例,為先進空中運輸系統作專門規管。這套「先試先行」、逐步放寬的策略,為未來更複雜、更先進的空中交通網絡安全落地,創造一個穩定而有利的發展環境。

本地薑配搭過江龍 AI賦能精準巡檢

在政府積極勾劃宏圖的同時,香港的創科業界也將創新技術應用於不同的低空經濟場景。作為數碼港培育的本地初創企業,Alpha AI 正專注於利用人工智能(AI)及無人機,為樓宇、基建等設施提供高精度的巡檢服務。其首席執行官兼聯合創始人何進一在會上介紹,公司自主研發的AI視覺分析系統,能夠透過無人機拍攝的高清影像,精準地識別及定位樓宇外牆、斜坡等設施上微細的裂縫或瑕疵,並通過定期飛行檢查,為城市設施的安全評估和預防性維護,提供客觀、量化的數據支持。

為了應對室內或密閉空間這些GPS訊號無法覆蓋的巡檢「盲點」,Alpha AI 更獨家引入其日本合作夥伴Liberaware的先進室內無人機技術。Liberaware的業務發展主管Akira Itoh解釋,其公司研發的工業級無人機體積細小,能在管道、鍋爐、升降機槽等傳統人手難以觸及的狹窄危險環境中,進行穩定飛行和高清拍攝。何進一補充,兩者技術的結合,真正實現由室外到室內、全方位的智能勘察解決方案。這次合作充分彰顯香港作為國際創科樞紐,匯聚全球先進技術的一個縮影。

內地科企落戶香港 打造區域創科樞紐

是次論壇亦突顯了官、產、學、研四方協作,在構建完整低空經濟產業生態中的關鍵角色,特別是吸引了來自內地的優秀企業落戶香港,共同發展。來自武漢的電鷹科技董事長蔡曉東,在會上分享公司從物流無人機、高樓自動清洗機械人,到載人飛行器的宏大發展願景。他坦言,要實現商業化的載人飛行,對電機、飛控等核心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要求極高,目前全球未有成熟產品,因此必須堅持自主研發。

為此,電鷹科技積極與香港的頂尖學府展開深度合作,以攻克技術難關。他透露,公司正與香港理工大學共同研發新一代的高性能電機,同時也與香港科技大學在人工智能飛行算法上進行緊密合作。香港科技大學低空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默教授在論壇上亦呼應了這一點,他表示:「低空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先進的人工智能與自動化系統支援。」他期望透過學術界與產業的緊密結合,共同推動前沿的低空技術,從實驗室走向實際的商業應用場景。除了上述企業,論壇亦雲集了香港大學、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香港生產力促進局及中華電力等機構的領袖,足證一個跨界別、跨地域的低空經濟創科生態圈正在香港雛形初現。

自動化系統成趨勢 香港成「出海」最佳跳板

無人機要實現大規模的商業化應用,單靠人手操控已不合時宜,高度的自動化是必然的發展趨勢。來自深圳的高度創新科技(GODO Innovation)正是這一領域的先行者,專注於開發無人機的自動機場及指揮調度系統。其執行總監吳稚妍(Joanne Wu)在會上表示,香港在法規支援、多元化的測試場景以及連接國際市場等方面,擁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她盛讚道:「『監管沙盒』讓我們的創新方案能夠迅速落地並獲得實證數據,為產品優化與商業拓展提供寶貴機會。」

對於為何選擇在香港設立公司並以此作為全球總部,吳稚妍有著非常清晰的戰略考量。她認為,香港不僅僅是一個重要的本地市場,更是連接內地龐大產業鏈與廣闊國際市場的完美「跳板」。其公司的策略是,希望將在香港積累的寶貴經驗,特別是在應對國際化、高標準的複雜監管環境方面的經驗,複製到更廣闊的東南亞及其他海外市場,充分發揮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貿易及航運中心的平台作用,助內地創科企業「走出去」。

安全乃重中之重 多重冗餘設計保駕護航

在論壇的研討會問答環節,飛行安全無疑成為了全場最關注的焦點。面對與會者關於訊號干擾、機件故障、惡劣天氣等潛在風險的提問,各企業代表均強調,安全是所有產品設計和營運流程中的首要原則,絕不妥協。電鷹科技的蔡曉東從系統工程的角度解釋,現代飛行器的安全保障是多維度、多層次的。這不僅包括在飛行前對惡劣天氣進行的精準氣象評估,也包括採用具備高度抗干擾能力的無線通訊技術,以及飛行器本身的多重冗餘備份設計。他舉例說明:「一般來說,飛機動力系統設有六個軸以上,壞了其中一個,並不影響飛行。」

此外,根據現行規管草案,25公斤以上的飛行器將被強制要求配備緊急降落傘,能在極端情況下最大限度地保障地面人員和財產的安全。Alpha AI的何進一則從營運層面補充,穩定的衛星定位訊號、精準的飛行路線規劃以及完善的通訊網絡覆蓋,同樣是確保安全飛行的關鍵。他更提出長遠的設想,認為香港未來需要一個類似機場控制塔的中央無人機交通管理系統(UTM),以協調和管理日益增長的低空飛行活動。當然,充足的第三方責任保險,正如陳美寶局長所提及的、需要保險業界配合開發的「專屬保險」專業服務,亦是整個安全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展現「新質生產力」 香港低空經濟蓄勢待飛

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研究院低空經濟分院助理院長陳烽文在論壇上表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及航運樞紐,在跨境協作、連接國際以及在監管技術和標準制定方面,具備內地其他城市難以比擬的獨特優勢,完全有潛力成為推動低空產業規模化發展的重要催化劑。投資推廣署署長劉凱旋指出,低空經濟不僅僅是一個策略性的新興產業,更是「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體現,它將成為推動香港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嶄新動力。

Source:投資推廣署、ezone.hk

相關文章

Page 1 of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