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經濟(Sharing Economy)這個名詞,這幾年正在顛覆全世界。共享汽車如 Uber、Lyft、滴滴出行等,全球風行,這些公司的估值現在已經是天文數字,但也遭到計程車行業反對,有些國家因而修改法例以保障平衡,相反西班牙及德國等國便完全禁止共享汽車在該地執業;當然還有些地方好像香港一樣,不知如何處理,於是令這些共享汽車服務徘徊在灰色地帶。
共享旅社如 Airbnb,為很多旅客帶來了方便及便宜的選擇,隨即引來酒店業反對,且引致旅客安全的問題需要處理;日本政府選擇修改法例,自 6 月 15 日起,京都地區的民宿只限於 1 月中至 3 月中經營,其他日子不能經營,而東京新宿區和中野區的民宿,只能在周末出租,其他日子一律嚴禁出租。
至於共享單車,美其名是共享經濟,實際就是在網上租賃單車,雖然也有租用單車的店舖反對,但可能業界反對的聲音沒有計程車及酒店這麼強大而團結,所以表面上看來沒有對傳統的經濟帶來甚麼副作用;亦因為共享單車的入場門檻比較其他共享經濟服務低,故在香港及內地也有很多公司推出共享單車服務。
香港有 7 家公司推出共享單車服務,早前已經有 Gobee.Bike 流了「第一滴血」,結業後也帶來一堆客戶服務問題。至於內地的共享單車服務競爭更加激烈,推出不到 1 年已經達到飽和點,於是乎又有大量的共享單車服務供應商倒閉,除了拖欠用戶的按金之外,也令到這些被棄置的共享單車變成廢物,隨處堆放,為當地政府帶來大量問題。
共享經濟既然是顛覆性的科技及服務,傳統法例自然未能夠有效監管這些服務,雖然帶來的經濟收益非常龐大,助個體戶增加收入,但同時對社會帶來負面影響,因此絕對不能忽視。各地政府均想盡辦法,希望納入這些新類型經濟體的同時,能夠在傳統行業上取得平衡。可惜,我們香港政府在這方面的做法便較保守及落後。
希望香港政府在推動智能城市以及高科技行業的時候,能夠有智慧解決共享經濟服務帶來的問題,把將這些估值龐大的共享經濟公司融合本港經濟發展,也給市民帶來方便。
以上內容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Photo:何志衡
Source:ezone.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