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中大醫學院)擁有卓越的科研實力、完善的臨床試驗資源及積極的產學研合作策略,引領香港醫療科技發展,並在國際舞台上屢獲殊榮。中大醫學院在過去十年,有規劃地培育有志科研的醫學生成為醫生科學家,自2013/14學年推出全亞洲首個「環球醫學領袖培訓專修組別」(GPS),透過「師友計劃」、領袖培訓工作坊、海外實習等,提供多元學習平台及個人化指導。同時,亦積極響應國家政策,推動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中大醫學院在過去 10 年,孕育出46名「創新科技獎學金」得主,佔全港獲獎總人數逾18%,冠絕全港八大院校。中大醫科生在本地及海外屢獲殊榮,更積極參與國際醫學會議,研究成果獲權威醫學期刊如 Gastroenterology, Molecular Cancer 等刊登。
科研轉化「P for P」計劃 三億基金加速成果落地
為進一步推動科研成果轉化,中大醫學院於2022年推出「至臻至美」(Passion for Perfection (P for P))計劃,獲李嘉誠基金會捐贈港幣一億五千萬元,連同等額配對,成立總值港幣三億元的基金,專注支持生物醫學科技的科研發展。此計劃加速將醫學科研成果從實驗室應用到臨床,提升醫療水平,並積極推動創新,加強知識產權發展,鼓勵大學成員創業。
中大醫學院管治團隊近期新增「科研轉化及創業」一環,落實從多方位推動產學研投互動合作,建立可持續的創新生態系統。未來計劃包括舉辦工作坊,分享專利申請及知識產權等知識,並在本科及研究生課程中加入相關基礎知識,培養醫學生及研究生對科研及知識產權的認知。
國際級生物樣本庫 助力新藥及診斷科技研發
中大醫學院還擁有具備國際標準的生物樣本庫,與醫管局合作管理「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所」內的生物樣本庫,可儲存超過40萬份樣本。據指,生物樣本庫對研發新藥或創新診斷科技具有重大意義。
中大醫學院早於2019年已在威爾斯親王醫院成立生物樣本庫,並於2023年榮獲國際認證機構美國實驗室認證協會(A2LA)頒發 ISO 20387 :2018(en)認證,成為南韓以外,亞太地區僅有獲得國際認證組織認可的生物樣本庫,足證其在樣本收集、處理、貯存、分發等範疇均達至極高水平。
拓展大灣區醫療網絡 新教學科研大樓蓄勢待發
中大醫學院近年積極建立大灣區醫療服務及創新的生態系統,與醫院、科研機構、學術機構、投資者和醫療產業等建立合作夥伴關係。透過設立衞星學術中心,在大灣區建立醫療科創生態系統,例如與招商局及印尼力寶集團於深圳蛇口太子灣醫院合作建設國際醫療中心。
資料顯示,中大醫學院的表現亦反映在其國際排名上,在「2024 世界一流學科排名」中,「臨床醫學」全球排名第14位,連續兩屆成為亞洲之冠。在 Quacquarelli Symonds (QS) 2024 評級中躍升至全球第28位,為全港第一、亞洲第二。2025 年《泰晤士高等教育》「醫學與健康」學科排名更位列全球24,創下歷史新高。
為進一步提升教學及科研水平,中大醫學院的新教學科研大樓已於2024年8月啟動工程,預計2027年落成後,每年將可招收400名醫科生及330名護士學生,並配備尖端科研設施,可容納超過80個研究團隊,進一步推動香港醫療科技發展。
Source:C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