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zone 專訊】香港常被說成在科技應用落後,尤其跟電子貿易盛行的中國大陸比較,電商生意難做。香港消費者確較保守和重視私隱,但中國消費者其實也重視私隱,但若有「著數」便不介意分享私人數據。
【精選文章】物聯網‧AI 普及 引發保安漏洞
【精選文章】百度:中國人不介意私隱換方便
畢馬威(KPMG)與香港貨品編碼協會(GS1 HK)公布《洞悉智能零售》報告,調查「粵港澳大灣區」市民和公司高層對「智能消費者(smart consumer)」的認同程度,以及他們對使用「智能平台」及購物支付方法的態度。結果顯示消費者的網上消費已超過店鋪等網下消費,92% 香港和 96% 中國大陸受訪者更稱打算增加網上消費金額。此外,79% 大灣區受訪市民為自己是「智能消費者」(全國平均為 83%),香港比例僅得 49%。
另一邊廂,不少企業仍忽視電貿及全方位銷售趨勢,如調查發現有 1/5 受訪 CEO(執行長)指電貿並不適用於其業務,有 27% 受訪 CEO 稱只會在自己公司網絡或平台銷售產品;即使擁抱電貿平台,亦有 1/3 CEO 認為「消費者對數據私隱權的關注」是本港電貿發展的主要障礙。此外,CEO 認為人才缺乏(57%)、數據整合(47%),以及不清楚投資回報(45%)是企業拓展全方位零售最大挑戰。
有「著數」不介意分享個人數據
畢馬威中國亞太區消費和零售主管合夥人利安生(Anson Bailey)解釋,香港實在「太方便」,以網購或電貿方式解決生活所需動力不大,加上注重個人私隱,故影響網上消費普及,拖慢數碼化步伐;相反大灣區城市不及香港密集,網購需求較大,且當地居民只要有「著數」便不介意分享個人數據予商業機構,使電貿商容易提供貼身服務。
香港貨品編碼協會總裁林潔貽則稱,企業要發展全方位銷售,首先要實現數據互聯互通、確立「數碼身份」,促進消費者商家互動,而具體技術包括物聯網等。無論如何,商家必須認識「mobile first」已是不可逆轉方向,企業絕不能忽視。
【精選文章】公司無力保證IoT裝置安全 又要AI打救?
【精選文章】香港投資大灣區 IT 吃香 製造業坐冷板?
畢馬威與 GS1 HK 在《洞悉智能零售》訪問「粵港澳大灣區」9 個城市 1,400 名消費者(香港佔當中 500 名,另澳門因抽樣數字不足未有計算)以及近 300 名駐港 CEO(執行長)。
Source:ezone.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