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今日正式向政府提交報告,報告提出 3 個短中期及 5 個中長期土地供應方案,建議政府應優先考慮。其中較受爭議的粉嶺高爾夫球場土地、超過 1,000 公頃東大嶼人工島等,都在報告中有提及。專責小組主席黃遠輝表示,合共 8 個選項中,大約可提供約 3,235 公頃土地,但強調這只是一個估算。
3 個短中期選項
1) 局部收回煬嶺高球場
小組建議政府優先研究及考慮收回粉嶺高爾夫球場粉錦公路以東約 32 公頃用地,作局部發展。餘下約 140 公頃球場用地,相信仍有足夠條件繼續舉辦國際賽事。小組建議,如局部發展,應集中發展球場現時主要作用停車場的部分,這對球場生態影響較小。
2) 發展棕地
棕地泛指新界一些因農業活動衰落而改作其他用途的前農地,現時新界約有 1300 公頃的棕地,大部分屬私人擁有。小組建議,針對新界北約 200 公頃和餘下散落各處的 760 公頃棕地,政府亦應盡快制訂對策,以爭取短中期(即未來 10 年內)及中長期(即未來 10 至 30 年)分別發展約 110 及 220 公頃棕地。
3) 利用私人的新界農地儲備
小組提出,在繼續引用《收回土地條例》收回私人土地進行符合「公共用途」的發展的同時,社會可探討應否及如何透過公私營合作,釋放私人土地(特別是新界農地)的發展潛力作更具社會效益的用途。
5 個中長期選項
1) 維港以外近岸填海
小組建議在維港以外作近岸填海,填海所獲得土地全屬政府所擁有,是持續解決問題的方案。原則上,小組同意 5 個近岸地點(包括:屯門龍鼓灘、北大嶼山小蠔灣、北大嶼山欣澳、沙田馬料水、表衣西南),建議政府推展有關工作前,要做充份研究及規劃,如環評等。
2) 東大嶼 1000 公頃人工島
小組認為,東大嶼人工島是突玻土地供應困局的關鍵。相對近岸填海,人工島的好處是較少制約,創造更大面積土地,規劃更富彈性。小組認為,政府發展人工島時,要特別注意環境影響,以及人工島面對極端天氣的挑戰。
3) 利用岩洞及地下空間
岩洞提供空間,安置污水處理廠等設施,騰出珍貴土地發展房屋。
4) 於新界發展更多新發展區
新界發展更多新發展區,作整全社區規劃,是主要來源之一,應盡快推展工作。
5) 發展屯門西內河碼頭
面對珠三角區內港口設施的競爭,內河碼頭的使用
量明顯降低,剩餘的吞吐量亦可以由其他本港港口設施所吸納。因此,小組支持重新規劃內河碼頭用地作其他用途。
【其他報道】
【其他報道】
Source:ezone.hk、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