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智慧校園建設及深化STEAM教育,浸信會呂明才小學於新學年引入4款人工智能機械人,涵蓋接待、閱讀、清潔及運輸功能。除了可提升校園運作效率,更讓學生透過實踐接觸AI科技,培養創新思維與跨學科能力。
黃輝微校長表示,引入機械人是學校3年發展計劃的關鍵一環,目的是「善用學時,發展STREAM教育,培養學生創新及解難能力」。這次引入Tobot Solution 的4款機械人,涵蓋接待、閱讀、清潔及運輸功能,各司其職,包括:
「機械人不僅減輕教職員負擔,亦能提升校園的科技水平。學校可以將編程結合人工智能機械人,發展學生的STEAM跨學科能力和計算思維能力。同時,讓學生直觀理解AI技術,激發學習興趣。」黃校長強調,學校將編程與機械人操作融入課程,培養學生計算思維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黃校長表示,現在學生可參與操作接待與閱讀機械人。例如,「校園小記者」團隊利用課餘時間拍攝及剪輯導覽影片,過程中鍛鍊協作能力與多媒體技能;低年級學生透過與閱讀機械人互動,大幅提升英語學習興趣。黃校長指出:「學生主動投入科技實踐,展現了創意與熱情,這是傳統教學難以達到的效果。」
除機械人外,學校同步升級多項科技設施:
除此之外,教學方案亦緊扣科技主題,包括與香港大學合作的「IN-STEAM自主學習計劃」、跨學科專題研習周,以及低年級「小小編程家」等活動,全面培養學生創意思維。
AI 科技教育的發展潛力無限,機械人的引入是AI科技的開始。對於學生來說,提早接觸 AI 科技及機械人有助於他們跟上時代的步伐,亦能為未來的職業發展打下基礎,為生涯規劃作好準備。
被問到是否擔心學生過度依賴科技?黃校長表示,學校將「媒體與資訊素養教育」納入課程,透過周會、成長課及校園電視台節目,引導學生辨識科技利弊。「科技是工具,而非替代品。我們教導學生善用科技解決問題,同時保有獨立思考能力。」學校將持續推動機甲大師校隊、STEAM競賽等拔尖項目,並鼓勵學生以科技回應真實挑戰,為社會培育具備創新力的未來人才。
Source:ezone.hk、浸信會呂明才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