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界致力發展 STEM 教育,以提升學生的創科發展、發揮創意潛能。近年商界也意識到更鼓勵創科的後續培育發展,其實坊間也逐漸增加由非學界團體開辦的 STEM 教課程以至教學中心,藉 STEM 教育為社會培訓一群更具創意的小朋友,也學界在 STEM 教育上彌補不足。今期 eSchool 為大家走訪多家商界與的 STEM 學習,且看在教育界以外坊間 STEM 學習的支援。
商界助發掘創意潛能
海洋公園不只是一個旅遊景點或機動遊樂場,還有不少海陸動物居住,「盈盈」「樂樂」兩隻大熊貓,大家不會陌生吧?海洋公園利用本身對動物了解及專業的優勢,早前夥拍多元教育中心 Baker & Bloom 的團隊,結合美國新世代科學標準(Next Generation Science Standards)及哈佛大學 Project Zero 的可視化思維學習法,為 4 至 8 歲的小朋友推出「海洋公園 STEAM 探索歷險課程」,透過近距離觀察動物,啟發同學對自然科學的興趣,從而體驗 STEM 學習。
了解熊貓生態
雖稱為課程,卻更似體驗營。課程中小朋友不會困於課室內寫寫畫畫,反而會先近距離接觸各種動物,再按導師指示,在預先派發的工作簿上,完成不同科學探究任務。
例如在探索熊貓的環節中,小朋友便會到熊貓館,親眼看看「盈盈」及「樂樂」,自己觀察牠的外形神態活動並將之畫出來。而在導師講解完熊貓的生態,小朋友了解牠們的居住需求後,還會發揮藝術創意,為熊貓做「家居設計」,從而加深對熊貓的了解。最後小朋友寫下各種對熊貓的觀察報告,學習熊貓生態。
貓頭鷹吃甚麼?
海洋公園的貓頭鷹表演頗吸引遊客。小朋友當然不是看表演,還要仔細聆聽導師介紹貓頭鷹的種類、習性,更會近距離看到貓頭鷹的主食︰老鼠肉及進食過程。導師還會展示貓頭鷹的糞便,以了解牠的消化系統,以及比較人類的消化系統。不過,最重點是小朋友之後會利用軟件,自行製作相關的動畫,學習以科技方法做簡短的保育片段。
此類課程會按年齡分作供 4 至 5 歲的「童遊探索隊」及 6 至 8 歲的「樂遊探索隊」,內容大致相同,惟後者還還嘗試利用科技軟件製作動畫。
Source:ezone.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