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第二屆的創客比賽主題為「智能校園」,要求同學找出學校現有難題,並以分化的工具材料,包括: mBot 機械車、mCore 主板,3D 打印機、木板、熱溶膠、電銲槍等等,設計及製作產品造福校園。中三同學會先在班內進行初賽,向同班同學展示及介紹自己作品,爭奪決賽資格;決賽時,觀眾則包括中一、中二及中三所有學生,既增加比賽時同學的壓力,更似真正比賽,亦可讓低年級同學透過觀察學長的表現,提升對創客以至 STEM 學習的興趣,相得益彰。
智能校園產品造福同學
觀乎四件同學的得獎作品,鄧文偉指,外人或許未必太深感受,但作為該校的一份子,便深刻感受到同學們的確經過深思熟慮,針對校園需要再經精心設計創作。雖然作品有點粗糙,但學生已是找到該走的方向,這才是學校舉辦創客比賽希望學生達到的學習要求。蔡志輝表示,冠軍的作品更會交回同學改良及美化,好讓作品真正在校園內使用,實踐創客的最終一步︰產品被用家真正使用。
老師在哪兒 (季軍作品)
學生找老師,需於教員室門外按鐘呼叫,惟老師未必在位,故想到在老師座位安裝感測器,同學們便可容易透過門外指示燈,得知老師是否在位,避免摸門釘。
冷熱水隨意 (亞軍作品)
熱水機設於地面層,對高年班同學頗不方便。智能水機不單可供應熱水,同學更運用物理學公式,混合冷熱水成溫水的知識,讓同學想要什麼溫度的水也可隨意。
拍卡開 Locker (雙冠軍作品)
忘記帶學校 Locker 鎖匙甚為麻煩,同學們透過 RFID 技術,在門上設置開鎖感測器,而 RFID 晶片則存放到學生証,拍一拍即可開 Locker,作為學生不會忘帶生証吧?
智能借還書 (雙冠軍作品)
禮中學生都會到圖書館借書,可想而知有多繁忙,同學這個智能借書機,透過手機 apps 就可借書、還書、續借,簡化很多手續,亦可讓圖書館管理員處理其他圖書館事務。
為校內創造 STEM 風氣
也許是積極鼓勵創客的氛圍,該校近年也有不少創科作品,在不同創科比賽中取得佳績。但其 STEM 教育發展仍集中於電腦科,甚至是創客實驗室也是從電腦房分隔三分一出來,僅可放置大型工作枱。鄧文偉表示,校內的創客比賽,可為其他科目起示範鼓勵作用。例如,生物科有見同學對創客的熱情,便以生物科為主幹,進行一個「水世界」的活動,帶入課程之中。甚至地理科也正構思以「地球科學」為主題,舉辦相似項目,地理課室日後甚至會改建為日後禮中的創新科技中心 (Innovation Center)。
鄧文偉同意 STEM 教育必須實現跨學科的目標,但在起初階段,學校應先集中在某一兩個學科發展,待取得初步成果,帶起 STEM 學習氣氛,再推廣至其他學科。他十分贊成將創客比賽內的冠軍作品放到校園使用,直接作為實例,吸引師生自願參與到 STEM 教育之中。這樣相比由校長指令全校實行 STEM 教育,長遠走得遠更快,甚至是文科老師也能帶領學生參與其中。
作品實用化:太陽能路燈
彭學高記念中學的創客比賽冠軍作品,日後將活現於校園內。但原來其中三位女同學,她們的創作「太陽能路燈」雖然無法晉身決賽,卻未有放棄,繼續進行改良。由於設計及技術要求不高,蔡志輝便讓校內技術員協助她們,最終製作出完成品,更率先在校園使用。
負責同學指,學校正門前的路徑,是進出校門的必經之路,惟種種原因致使該處未能設置路燈,入夜後較為黑暗。正巧早前她們在一次活動中學到太陽能儲電板原理,便想以 MakeBlock 主控板連上感測器,製作太陽能供電的 LED 路燈。每當感測器感應到有人經過,長長的 LED 燈便會亮起約二十秒,足夠行人在光亮中走完整條路徑。
Source:ezone.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