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日 3 學者研鋰電池 獲 2019 諾貝爾化學獎

| 何兆洋 | 09-10-2019 20:15 |
英美日 3 學者研鋰電池  獲 2019 諾貝爾化學獎

手機、電動車,以及各種電子產品,很多都會用上鋰離子電池,大家有沒有想過,鋰電池究竟是怎樣來,如何改進成今日的產品?稍早前,2019 年諾貝爾化學獎揭盅,表揚 3 位學者對鋰離子電池的研究,他們分別是:德國出生美籍 John B. Goodenough、英國 M. Stanley Whittingham 及日本吉野彰(Akira Yoshino)。

  • 化學獎得獎者為:John B. Goodenough、M. Stanley Whittingham 及吉野彰
  • 諾貝爾委員會指鋰離子電池為人類生命帶來革命性轉變
  • 3 人分別在 70、80 年代發明及改良鋰電池

【科技】

今年 3 位諾貝爾獎化學獎得主的貢獻,主要都在於鋰電池研究方面。諾貝爾委員會表揚 3 人,他們不斷對鋰離子電池的物料和製造方法進行改良,指鋰離子電池為人類生命帶來革命性轉變,並為無線、無化石燃料的社會奠定了基礎。

英美日 3 學者研鋰電池  獲 2019 諾貝爾化學獎

鋰電池出現的其中一個原因,跟 1970 年代石油危機有關。當時 Whittingham 致力研究不需採用化石燃料的技術,並成功製造首個鋰電池,但當時受限於材料太貴,無法商業化。其後 Goodenough 在 1980 年代研發新材料,可以降低鋰電池成本,並提高效能。吉野彰提出以提煉石油時剩下的石油焦(petroleum coke),取代易爆炸的純金屬鋰來製造陽極,並在 1985 年成功製造出可行的商業用鋰電池。

【科技】

【科技】

Source:NobelPrize

Page 1 of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