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中國地區的山口縣北部及萩市郊外山區,近期出現異常的地震活動,引起地質學家關注。根據日本媒體《RCC NEWS》引述當地監測數據及專家分析,自今年二月以來,該區域已錄得超過1300次小型地震,雖然強度輕微,但其活動模式被指「不尋常」。
這次地震活動的特點是頻率高但強度低。據報道,錄得的地震次數自二月起累計已逾千次,尤其在最近一個月更為頻密。然而,這些地震均屬人體無法感受到的微震,當中最強的一次僅為黎克特制1.8級。儘管如此,京都大學防災研究所的西村卓也教授在接受電視台訪問時指出,這次的地震活動模式並不尋常。
▼逾千微震未被察覺 震源深度遷移惹關注▼
地震活動不尋常
西村教授解釋,最不尋常之處在於地震震源深度的移動特徵。他指出,以往在山口縣內地下30公里至25公里之間的深度,從未觀測到地震活動。但近期的地震活動卻顯示,震源似乎從約40公里的深處開始,逐漸向淺層移動至25公里左右,其後則主要在25至30公里之間活動,並且整體有從西向東移動的趨勢。
▼教授猜疑地震原因是流體向上移動▼
這種震源遷移的現象,令專家產生了推測。西村教授表示,這「有可能是因為地底深處的流體正向上方淺層移動,過程中引發地震。」他補充,其研究團隊在分析去年一月的能登半島地震時亦發現,主震前震源的活斷層周邊,已有地底流體向上移動至接近地表的現象,推斷該次大地震可能與這些流體活動有關。
▼地震集中於數條活斷層及火山群附近▼
▼未證實與大震火山有關 惟需持續監察▼
報道提到,今次地震頻發的山口縣北部區域,鄰近亦存在多條活斷層及活火山群「阿武火山群」。這使得地底流體活動是否會與這些地質構造產生關聯,成為了關注點。
不過,西村教授強調,目前的研究尚無法確認流體活動與未來可能發生的大地震或火山活動之間存在必然聯繫。他評估,現階段觀測到的這些輕微地震,並不會直接引發大型地震,亦不會對火山活動構成即時影響。
來源:RCC中國放送
▶立即下載U Lifestyle App:https://bit.ly/47MZ5J2
原文:日本地震|日本中國地區兩月錄得過千次輕微地震 專家直言:不尋常 @ U Trav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