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AMD推出Ryzen 3000系列,遊戲效能及工作運算力緊逼甚至超越同級Intel Core系列處理器,面對壓力,Intel終於不再「擠牙膏」,決心重返遊戲王者地位,即看Core i9 10900K對決Ryzen 9 3900X遊戲效能實測。
- Core i9 10900K遊戲效能實測
- 搭配全新 Z490 晶片主機板
- 遊戲表現超越Ryzen 9 3900X水平
【其他報道】
AMD Ryzen 3000系列去年力壓Intel第九代Core 處理器,在同級提供更多核心與SMT多線程技術下,成功挑戰到Intel霸主地位。今次Intel 發表第十代 Core 處理器全力反擊Ryzen系列處理器,再度奪回遊戲王者的地位。Intel第十代 Core 處理器代號Comet Lake-S,沿用14nm++ 改良製程,提供最高 10 核心、各級型號均啟用 HT (超綫程) 技術,提供更多邏輯處理器分工,但亦必須搭配全新 Z400系列晶片主機板使用。
對比7nm製程的Ryzen 3000系列,第十代 Core 處理器仍然只是14nm++製程,雖然在功耗控制不及Ryzen 3000,但Intel也為新處理器加入大量革新的功耗時脈管理技術,以及從物理設計著手解決Die核心的散熱問題,令到第十代Core i9 10900K(10C/20T) 處理器的最高加速時脈可達5.3GHz,參考TDP功耗為125W。而Ryzen 9 3900X(12C/24T)最高加速時脈僅4.6GHz,參考TDP功耗為105W。簡單來說,Intel用舊製程優化較少核心但高時脈,而AMD用新製程更多核心但較低時脈。兩種走向不同,導致遊戲及生產力應用效能會有差別。
雖然新一代遊戲引擎對多核心支援愈來愈完善,但遊戲引擎一般在8核16線程已經有甚佳表現,對比生產力應用環境如圖像渲染、編碼等要求無限多的核心來分工提速,有本質上的差異。是故一直以來Intel的高時脈及高IPC效率政策,當處理器核心數量相同下遊戲應用會比較有優勢。一但啟用SMT/HT技術分工,現在今遊戲多核應用趨勢下,始終會有所不及,正是去年Ryzen處理器大勝Intel九代處理器的原因。
如果玩家打算組裝Core i9 10900K系統,除了要留意使用Z490晶片主機板外,也要留意處理器並不提供散熱器,而Ryzen 9 3900X有提供原裝Wraith Prism散熱器。Core i9 10900K建議使用高階塔式風冷或240 AIO水冷系統。由於Core i9 10900K的加速時脈持久度與核心溫度有緊密關係,故不能忽略散熱。
測試平台
處理器:Ryzen 9 3900X、Core i9 10900K
主機板:ASUS ROG Crosshair VIII Formula、Maximus XII HERO WIFI
記憶體:HyperX Fury RGB DDR4 3600 16GB x 2
SSD:KINGSTON A2000 M.2 1TB
顯示卡:ROG-STRIX-RTX2080TI-O11G-GAMING
顯示器:ASUS ROG Strix XG27UQ
8款遊戲分別在1080p及2160p環境進行,遊戲內畫質設定皆為「高」,把額外GPU負載降低,避免出現樽頸,讓處理器能最大限度送出遊戲畫面的渲染指令。
分析
Core i9 10900K以10C/20T高時脈規格,在低時脈Ryzen 9 3900X 12C/24T面前仍有優勢,可見多數遊戲應用仍然吃重高時脈處理器的效益。雖然Core i9 10900K在遊戲應用領先Ryzen 9 3900X,但玩家也要留意並非所有場合都會有明顯優勢,在測試中可見在追求幀速優先的1080p環境,分別才會稍為明顯,如果玩家在4K環境,系統樽頸往往仍是落在顯示卡。如果是電競遊戲玩家,於1080p/1440p環境追求最高幀速驅動顯示卡及顯示器刷新率,Core i9 10900K定必是最理想之選。
不過,在現實層面,目前Core i9 10900K零售價有一定炒風,比Ryzen 9 3900X高近千元並不提供散熱器,在預算方面會令部分用家卻步,AMD Ryzen性價比優勢尚未受到動搖。
【其他報道】
Source:ezone.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