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研發內鏡手術機械人治大腸癌

| 何兆洋 | 15-09-2020 20:59 |
中大研發內鏡手術機械人治大腸癌

在科幻電影中,常有機械人幫忙治療的情節。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早前公布,成功以內鏡手術機械人平台系統,進行內鏡黏膜下剝離術,治療早期大腸癌,成為全球首宗個案。 

  • 中大醫學院由 2010 年起與新加坡合作,開發機械人內鏡平台EndoMaster EASE系統
  • 團隊相信此嶄新技術有助提升先進內鏡切除術成效,讓更多需要進行 ESD 手術的早期大腸癌病人受惠
  • 中大於今年 5 月在香港完成第一個個案

【相關報道】AI 診斷腦癌只需 3 分鐘 準確度高.比醫生快 10 倍【下一頁

中大醫學院由 2010 年起與新加坡合作,開發機械人內鏡平台EndoMaster EASE系統,應用在內鏡黏膜下剝離術(簡稱ESD)。早於 2011 年,中大醫學院成功運用第一代技術雛型進行內鏡手術機械人 ESD 治療早期胃道癌。研究人員其後修改機械人內鏡平台的設計,並開發第二代平台、適用於進行大腸 ESD 的 EndoMaster EASE 系統。中大外科團隊於今年 5 月起運用 EndoMaster EASE 系統進行臨床研究計劃,並順利完成全球首個個案,取得滿意成效。團隊相信此嶄新技術有助提升先進內鏡切除術成效,讓更多需要進行 ESD 手術的早期大腸癌病人受惠。

中大研發內鏡手術機械人治大腸癌

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結直腸外科組吳兆文教授表示:「大腸癌的常規手術治療方法分別有開腹手術或腹腔鏡切除術,而內鏡治療(包括內鏡黏膜切除術和 ESD)則是創傷性較低的手術,適用於早期癌症。ESD 可以將整塊附於黏膜的病變組織,連同周邊邊緣及黏膜下的病變組織一併切除,徹底根治癌症,減低復發機會。不過 ESD 手術時間長,倘若由經驗較淺的內鏡技師進行程序,或會增加手術期間出現腸道流血、穿孔的風險。由於大腸癌篩查計劃愈見普及,早期患者數目在全球均有上升趨勢,因此有迫切需要改良 ESD 技術以配合患者的增長。就香港而言,經大腸癌篩查計劃而確診的個案,超過 60% 屬早期患者。」

中大研發內鏡手術機械人治大腸癌

第二代機械人內鏡平台 EndoMaster EASE 系統是一個靈活的手術平台。它配置了內鏡系統,配有兩隻裝上微型抓手及微型切割刀的伸縮機械臂。一邊機械臂負責拉高切割平面,另一邊可以同時進行切割。中大負責領導全球首個運用 EndoMaster EASE 系統進行內鏡手術機械人 ESD 的臨床研究計劃,於今年 5 月在香港完成第一個個案。

中大賽馬會微創醫療技術培訓中心主任趙偉仁教授表示:「我們過去的臨床前及臨床研究已證實內鏡手術機械人有助提升胃道及食道 ESD 手術的安全度及成效。然而,結直腸長而彎曲,加上腸壁較薄,有較高的穿孔風險,要進行 ESD 在技術上是一大挑戰。EndoMaster EASE 系統讓我們可以拉高切割平面,提供最佳視野進行黏膜下剝離術。團隊至今已成功運用新技術為 6 名病人進行大腸 ESD,沒有穿孔個案。病人於手術後一天可以開始進食及術後兩天出院。依我們的初步觀察,以新一代機械人內鏡平台進行 ESD 手術治療早期大腸癌是可靠的。新平台現時仍屬臨床研究階段,我們將繼續招募合適病人參與測試。」

【相關報道】澳洲研究發現蜂毒可摧毀惡性乳癌細胞【下一頁

Source:香港中文大學

Page 1 of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