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疫情】中大研究:娛樂場播毒次數最多 涉及逾 90 宗確診個案

| 蘇家華 | 18-11-2020 17:33 |
【本港疫情】中大研究:娛樂場播毒次數最多  涉及逾 90 宗確診個案

新冠肺炎傳播能力有多強,相信不用多說。到底本港那些地方的新冠肺炎傳播次數及衍生的群組最多呢?中大醫學院何鴻燊防治傳染病研究中心最新研究結果,就可為大家一一解答。

  • 中大醫學院何鴻燊防治傳染病研究中心研究指出,以娛樂場所引發的新冠肺炎傳播次數及群組最多
  • 涉及逾 90 宗確診個案
  • 最長傳播鏈為酒吧群組,於 26 日內延伸至 30 個其他群組

【相關報道】印度.尼泊爾輸入個案或成新一輪疫情爆發關鍵 機場走漏比例較預期高【下一頁

中大醫學院何鴻燊防治傳染病研究中心早前以「網絡流行病學方法」,分析本港第 1、2 波疫情的傳播方式。當中有 324 宗為本地有源頭個案,涉及 123 個群組,而研究總括出 12 個接觸環境類型,包括:家庭、鄰里、食肆、娛樂場所、私人聚會、購物、個人服務(如美容院、健身房)、工作間、教育、宗教活動、醫療保健及交通運輸。在這 12 種接觸環境類型中,以娛樂場所引發的新冠肺炎傳播次數及群組最多,涉及逾 90 宗確診個案,其中最長傳播鏈為酒吧群組,於 26 日內延伸至 30 個其他群組,且延伸至交通、食肆、私人聚會、娛樂場所、家居、購物及教育 7 種接觸環境類型。

帶領研究的中大醫學院何鴻燊防治傳染病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瑞山表示,由於市民在娛樂場所的逗留時間較其他接觸環境類型長,加上跟場內其他人是互不認識,所以感染風險較高之外,也可能會傳染至不同的人。尤其他們也有各自所屬的群組,所以當被感染後,就會再連累其他人,牽連甚廣。

不過,他表示當第 3 波疫情時,港府針對娛樂場所定下的防疫措施是有其效用,所以這一輪疫情下就大大減低在相關場所出現的個案。此外,研究團隊也比較由 6 月 20 日至 9 月 18 日期間的第 3 波疫情數據,發現接觸環境類型較前兩輪疫情多了 5 個,包括:宿舍、酒店、興趣班、流動工作間及院舍;而家居、食肆及學校雖有確診個案出現,但未見衍生長傳播鏈,故認為影響有限。

李瑞山建議院舍應加強感染控制措施,同時港府應進一步完善社交場所的防疫措施,如限制酒店、食肆等人數。至於中大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醫療體系及政策研究所總監楊永強則呼籲市民不應鬆懈,如有病徵應盡早求醫。他雖直言因要平衡社會經濟,港府推行的防疫措施難以做到滴水不漏,但亦須做好風險評估,針對高風險場所盡快落實防疫措施,以防第 4 波疫情爆發。

【相關報道】「回港易」計劃將於 23 日推出 粵澳回港人士可豁免 14 日檢疫【下一頁

【相關報道】許樹昌憂爆第 4 波疫情 或收緊社交距離措施【下一頁

Source: hket

Page 1 of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