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代執筆完成貝多芬遺作 第十號交響曲全球首演

| 何兆洋 | 11-10-2021 17:25 |
AI 代執筆完成貝多芬遺作  第十號交響曲全球首演

歷史上不少藝術家、音樂家、作家,生前都有留下未完成之作,其中以《第九交響曲》聞名於世的貝多芬,當時本來計劃創作《第十交響曲》,但只有寥寥幾個音符,不久便撒手人寰。在科技進步下,有組織利用 AI 人工智能,模仿貝多芬的風格,完成了這部遺作。

  • 貝多芬來計劃創作《第十交響曲》,但只有寥寥幾個音符,不久便撒手人寰
  • AI 專家也幫助 AI「認識貝多芬」,從各種遺留作品與草稿學習貝多芬的創作脈絡
  • 了熟稔貝多芬流傳的《第十號交響曲》旋律專家,無人能分辨兩者差別

【相關報道】

致力推廣音樂科技的奧地利組織 Karajan Institute 負責人 Matthias Röder 找來多位音樂家、AI專家,利用 AI 模仿貝多芬的風格,替他完成《第十號交響曲》。羅德曾說:「之前沒有機器能創作這麼長的曲子,這非常獨特。」為紀念貝多芬誕辰 250 年(因新冠疫情推遲舉行),這部作品在 10 月 9 日的貝多芬音樂節上首次演出。

為了讓 AI 有跡可循,AI 開始作曲前,團隊音樂專家花了許多時間,整理貝多芬留下來的《第十號交響曲》筆記,大致拼湊貝多芬對《第十號交響曲》的想法,並設法將現存小節按樂章簡單分類。

同時 AI 專家也幫助 AI「認識貝多芬」,從各種遺留作品與草稿學習貝多芬的創作脈絡,許多曾影響貝多芬的音樂前輩作品,也拿來當作幫助 AI 認識貝多芬的教材。除此之外,專家還得教會 AI 如何「作曲」,讓它熟悉交響曲基本曲式、將簡單旋律發展為完整作品的方法,以及如何搭配樂器等學問。最重要的是,AI 不能只是單純把曲子完成,每個音符、每段旋律都得盡可能貼近貝多芬的創作風格。

計畫進行好一段時間後,2019 年末,Matthias Röder 團隊找來一位鋼琴家和一支弦樂四重奏樂團試演貝多芬原創,以及 AI 創作組成的新版《第十號交響曲》片段,讓記者、音樂學家和貝多芬專家嘗試分辨哪些部分是 AI 所做。結果除了熟稔貝多芬流傳的《第十號交響曲》旋律專家,無人能分辨兩者差別。

隨後團隊持續從旁協助 AI,一個音符、一個音符把《第十號交響曲》完成,而 AI 的表現也從最開始的生疏,到後來甚至不時讓專家喜出望外。團隊一位音樂專家甚至形容,看著 AI 作曲,就好像看一位學生每天不斷練習、學習,表現也越來越出色。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先聽聽《第十號交響曲》第三樂章片段。

【相關報道】

Source:futurism

Page 1 of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