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六月,蘋果於加州舉行的WWDC 2025,推出其十餘年來最具野心的外觀革新:Liquid Glass。這項技術不僅為iOS 26注入半透明、反射與動態折射的視覺效果,更以「玻璃質感」為核心,試圖讓使用者在光影與色彩變化中,獲得更豐富的互動體驗。官方宣稱Liquid Glass可根據周遭環境與內容自動調整色調,並在警示或選單顯現時,以動態方式引導注意力,營造一種映照內容、突顯核心的設計語彙。作為長期關注蘋果介面設計演變的用家,現場所見固然引人注目,但相對於外觀的突破,Apple Intelligence部分顯得更新幅度有限,成為WWDC討論焦點之一。
縱觀Apple Intelligence在WWDC 2025的呈現,雖然官方列舉多項以AI為底層驅動的功能,如透過機器學習優化的通話篩選(Call Screening)、即時多語言通話或訊息翻譯,以及Apple Watch新登場的「Workout Buddy」健身協助等,然而整體更新,並不如外界先前預期的般豐富。敏銳的媒體與開發者已然觀察,蘋果在人工智慧領域依舊秉持其「漸進式」的整合方式,強調隱私優先與深度結合硬體生態,以避免倉促推出但缺乏周全考量的功能。這種審慎,在生成式AI狂飆的浪潮中,形成鮮明對比,也背負著一眾果粉對蘋果在AI領域的期望。
然而,審慎是否等同於落後?細究蘋果的策略,實為其一貫的「深度整合、漸進優化」作風,並非無所作為。相對於競爭對手快速推出多種明顯AI功能或大型語言模型(LLM),蘋果選擇在核心體驗中嵌入運算效率更高且經過嚴謹測試的機器學習模組,以確保使用者在隱私保護與電池續航、性能穩定性等方面獲得良好平衡。而Liquid Glass雖備受部分使用者與設計師批評可讀性或實用性,但蘋果強調優先考量隱私與長期品質,願意放慢腳步以確保功能成熟度,而非跟隨潮流倉促上線。
不過,市場與開發者對更大膽的AI創新訴求依舊強烈,尤其在大型語言模型與生成式AI應用快速普及之際,蘋果若持續以較保守的方式推進,可能在使用者期待與生態系多樣性方面遭遇挑戰。不少開發者希望看到更開放的AI開發平台,或更具突破性的智能助手功能,而非僅侷限於現有的機器學習增強體驗。這股壓力,迫使蘋果需在隱私與開發者生態間尋求新的平衡點,以回應各方期待。
未來若要迎頭趕上或超越對手,蘋果或需在保有其特色的同時,加速開放更多AI工具予開發者,並在使用者層面推出更具感知價值的智慧功能。至於科技發展究竟是落後抑或策略布局所致,仍有待時間檢驗。今年WWDC所揭示的,是蘋果依舊遵循自身步伐,在隱私與生態整合間尋求漸進式創新,以期在長期競爭中保有優勢,是否明智之舉有待分解。
(作者為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題為編輯擬定。以上內容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Source:ezone.hk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