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現古蹟文化 聖士提反書院首創虛擬文物徑(下)

| 三十三 | 13-10-2018 18:48 |
活現古蹟文化  聖士提反書院首創虛擬文物徑(下)

負責《聖士提反書院文物徑》的幾位同學亦表示,設計程式時也讓他們能實踐 STEM 所學。VR(虛擬實境)拍攝技術是重心,還有相關的編程知識,皆是同學們需要學習。此外,同學指《聖士提反書院文物徑》部分以無人機航拍,無論是操控或應付天氣,對他們也是很大的挑戰。

活現古蹟文化  聖士提反書院首創虛擬文物徑(下)
1930年落成的書院大樓,東翼曾於日治發生日軍屠殺病民事件,現已是香港法定古蹟。

實踐 STEM 知識 

不過,同學們指製作過程最大困難,原來是聲音導航的錄製,試過不少的錄音方式,清晰度都不甚滿意,最後竟然是以手機錄音效果最佳。伍老師補充,類似《聖士提反書院文物徑》的製作,正正是聖士提反書院希望學生可利用 STEM 方法解決生活遇到的問題。相關 apps 亦可在「聖士提反書院文物徑」網站下載。

活現古蹟文化  聖士提反書院首創虛擬文物徑(下)
位於山上的文物館,本身便是二級歷史建築,內裏展出甚多香港歷史文物。

活現古蹟文化  聖士提反書院首創虛擬文物徑(下)
多幅有關二戰時香港歷史相片及相關文獻,是個小型香港歷史博物館。

活現古蹟文化  聖士提反書院首創虛擬文物徑(下)
位於書院後的墳場,日軍屠殺事件的死者,均長眠於此。

活現古蹟文化  聖士提反書院首創虛擬文物徑(下)
二戰陣亡軍人紀念碑,兩邊則寫有姓名,惟資料缺失,頗多僅有名字。

【精選文章】將 AR 技術活用於生活小節(一)

創科與校園生活 

聖士提反書院校園包括一個面積不少的山郊,所以每年均會舉辦山路賽跑,全校學生均需參與,這也造就另一個生活場景,讓蕭浩忻及黃毅澤兩位同學製作程式,監察同學沿途經過的中途站,以計算跑速,亦確保每位同學安全跑完全程。又例如,校內網球隊每年皆有出色表現,兩位同學便又設計另一套訓練程式,只需運動員戴上監控器作出正手擊球,便可比對過往數據,再按高中低水準分類。他們更指日後希望可學習更多機器學習 (Machine Learning) 知識,讓程式可作到分析每組肌肉的運動狀況、對錯、強弱,從而制定更佳訓練內容。

活現古蹟文化  聖士提反書院首創虛擬文物徑(下)
往年的山路跑,便已開始使用系統,計算學生成績。

活現古蹟文化  聖士提反書院首創虛擬文物徑(下)
運動員的揮拍動作都會經過分析,分類為高中低水平。

百年寄宿學校的創科優勢

縱觀聖士提反書院學生的創科發明,明確是解決生活問題,惟顯而易見也較傾向科研方向,即使說是「艱深」也不為過。伍時賢老師表示,這是希望學生們可以真正連結真實世界,從而找到自己的興趣,以至未來發展或工作的路向,而不單單學習書本知識。「當然,學生的能力,也讓我們有信心讓他們繼續這些創科發明。」伍老師表示。

活現古蹟文化  聖士提反書院首創虛擬文物徑(下)
戴戴上這隻監測器,便可偵測擊球動作。

此外,作為過百年的學校,聖士提反書院累積不少已為專業人士的畢業生,在學生們的 STEM 教育中可提供充份援助,例如借用大學實驗室、查看大學論文,以至向大學教授請教也較容易。

不過,伍老師笑言,聖士提反書院在 STEM 教育上存在的優勢,可說因為它是間寄宿學校,至少節省了來回學校的時間,更能善用時間;幾位同學亦指,晚飯後他們也可聚在一起,繼續完成手頭上的創科作品,爭取到更多時間。

活現古蹟文化  聖士提反書院首創虛擬文物徑(下)
舊生多是專業人士,借用大學的實驗室亦較易,可從事更多科研相關的 STEM 計劃。

Photo:三十三、受訪者提供
Source:ezone.hk

Page 1 of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