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保僑 - 天方夜談】意國報章試用 AI「寫報紙」生成式AI進軍媒體界旳迷思

| 方保僑 | 14-04-2025 18:35 |
【方保僑 - 天方夜談】意國報章試用 AI「寫報紙」生成式AI進軍媒體界旳迷思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的發展日新月異,從文字生成到圖像創作,AI的應用範疇不斷擴大。最近,意大利報章《Il Foglio》宣布將嘗試利用生成式AI製作整份報紙,成為全球首個進行此類實驗的媒體。這項實驗為期一個月,旨在探討生成式AI對媒體工作及日常運作的影響,卻引起業界爭議:AI到底是一個輔助工具,還是否會取代媒體工作者? 

《Il Foglio》的實驗並非一時興起,透過如GPT-4等大型語言模型,AI能夠在短時間內生成高質量的文字內容,涵蓋新聞報道、評論文章甚至專題分析。這項技術的優勢在於其高效性和低成本,能夠大幅縮短內容生產的時間,並減少人力資源的投入,但這並不意味著生成式AI能夠完全取代人類記者。AI生成內容的準確性、深度和情感表達仍然存在局限性。現時AI可能無法理解複雜的社會背景或文化脈絡,導致內容缺乏深度和洞察力,也可能缺乏人類記者的批判性思維和獨立判斷。

AI 高效生成內容 深度情感仍受限

生成式AI的最大優勢在於其速度和效率,對於一些例行性的新聞報道,如財經數據更新、體育賽事結果等,AI能夠迅速生成內容,滿足讀者的即時需求。此外,AI還能夠處理大量數據,並從中提取有價值的信息。然而,生成式AI的局限性也不容忽視,AI生成內容的質量取決於訓練數據的質量和多樣性。如果訓練數據存在偏見或不足,AI生成的內容可能會出現錯誤或偏頗。其次,AI缺乏人類的情感和同理心,例如,在報道災難或悲劇時,人類記者能夠更好地理解受害者的感受,這在新聞報道中尤其重要。

AI是否會取代媒體工作者?這個問題的答案並非簡單的「是」或「否」。從短期來看,生成式AI更可能成為媒體工作者的輔助工具,而非完全取代人類。AI能夠幫助記者快速生成初稿、整理數據或進行初步分析,從而提高工作效率。然而,最終的內容編輯、審核和發布仍然需要人類的參與,以確保內容的準確性和質量。

輔助工具或結構重塑? 倫理版權惹關注

從長遠來看,AI可能會對媒體行業的結構產生深遠影響。一些例行性的工作可能會被AI取代,這將迫使媒體工作者轉型,專注於更具創造性和策略性的工作。記者可能需要更多地從事深度調查、專題報道或評論寫作,這些都是AI目前難以替代的。

生成式AI在媒體行業的應用也引起倫理和社會影響的討論,AI生成內容的透明性是一個重要問題。讀者是否有權知道某篇文章是由AI生成還是人類撰寫?這涉及到媒體的誠信和透明度。其次,AI生成內容的版權問題也尚未完全解決,如果AI生成的文章涉及抄襲或侵權,責任應該由誰承擔?

未來,媒體行業的挑戰在於如何平衡AI技術的應用與人類記者的獨特價值,AI或許能夠改變媒體的工作方式,但其永遠無法取代人類的創造力、洞察力和情感表達。媒體工作者的未來,仍然掌握在人類手中。

(作者為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題為編輯擬定。以上內容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Source:ezone.hk

相關文章

Page 1 of 9

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