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港大以金倉鼠研究 COVID-19 病毒傳播模式 或揭患者暫失嗅覺之謎

| 蘇家華 | 15-05-2020 13:03 |
【新冠肺炎】港大以金倉鼠研究 COVID-19 病毒傳播模式  或揭患者暫失嗅覺之謎

港大近來致力進行不同方面的新冠肺炎研究,其中一項為港大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及病理學系研究團隊,以金倉鼠研究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模式。當中不只發現金倉鼠感染 COVID-19 病毒後出現的病徵,跟人類確診後出現的輕度症狀相似,病毒原來也能感染倉鼠鼻粘膜中的嗅覺神經元,或可解釋何解有部分患者會有暫失嗅覺的情況。

  • 港大以金倉鼠研究新冠肺炎病毒傳播模式
  • 發現金倉鼠感染病毒後出現的病徵,跟人類出現的輕度症狀相似
  • 病毒能感染倉鼠鼻粘膜中的嗅覺神經元,或可解釋有部分患者暫失嗅覺的原因

【相關報道】

港大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副教授嚴慧玲博士及其研究團隊,在港大醫學院的核心設施 — 3 級生物安全水平實驗室內進行有關新冠肺炎病毒傳播模式的實驗,而研究成果已刊登於學術期刊《自然》。

研究發現,金倉鼠感染 COVID-19 病毒後出現的病徵,跟人類確診後出現的輕度症狀相似,受感染的倉鼠可藉直接接觸,又或者空氣將病毒傳播予其他倉鼠,反而藉污染物傳播病毒的效率則較低。當金倉鼠染疫後,其呼吸道和腸道會複製病毒,引致肺炎及體重驟降。除了感染鼻上皮細胞外,研究也指病毒可感染倉鼠鼻粘膜中的嗅覺神經元,或可解釋何解有部分患者會有暫失嗅覺的情況。不過研究團隊強調,嗅覺神經元所受到的損害,似乎為暫時性質,而相關組織之後可快速修復。

另外,研究團隊在受感染的倉鼠鼻腔或糞便,是最少連續 14 天都檢測到病毒核糖核酸 RNA,但具傳染性的病毒就卻只在牠們感染後首 6 天檢測得來,證明病毒有效傳播期最少可達 6 天時間外,亦意味病毒傳播期的長短,與能否於受感染倉鼠體內檢測到具傳染性的病毒有關,而非與即時逆轉錄 — 聚合酶鏈式反應 RT-PCR 檢測到的病毒 RNA 相關。因此,研究團象縱可持續數星期在受感染倉鼠檢測到病毒 RNA,但當倉鼠病徵出現 1 星期後,通常已無法檢測具傳染性的病毒,證明其不再具有傳播能力。

【新冠肺炎】港大以金倉鼠研究 COVID-19 病毒傳播模式  或揭患者暫失嗅覺之謎
港大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副教授嚴慧玲博士(左三)及其研究團隊,在港大醫學院的核心設施-3 級生物安全水平實驗室內進行有關 COVID-19 病毒傳播模式的實驗。

【相關報道】

【相關報道】

Source: 香港大學

Page 1 of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