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確診者的播毒時間長短,確是每個個案都不盡相同,很難一概而論。不過最近港大醫學院發表一項研究,指出如果使用病毒檢測及採取隔離措施等非藥物干預舉措,能大幅縮短新型冠狀病毒的間隔時間,由 7.8 天大減至 2.6 天,從而減低確診者在發病後期繼續播毒的機會。
- 港大醫學院、英國劍橋大學、法國巴斯德研究所、中國大連民族大學、美國德州大學奥斯汀分校和中國北京師範大學合作進行一項研究
- 研究指採用病毒檢測及採取隔離措施,可大幅縮短新型冠狀病毒的間隔時間,從 7.8 天大減至 2.6 天
- 從而減低確診者在發病後期繼續播毒的機會
【相關報道】
最近港大醫學院、英國劍橋大學、法國巴斯德研究所(Institut Pasteur)、中國大連民族大學、美國德州大學奥斯汀分校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和中國北京師範大學合作進行一項研究,建基於 1,407 對新型冠狀病毒病病例「傳播對」的數據庫,其中 677 對「傳播對」中感染者和受感染者的首發症狀日期和社交關係。
研究指出使用非藥物干預舉措,如病毒檢測及採取隔離措施可大幅縮短新型冠狀病毒的間隔時間(即是傳播鏈中某兩個連續病例首發症狀出現的時間間距),從 7.8 天大減至 2.6 天,從而減低確診者在發病後期繼續播毒的機會,而一眾非藥物干預舉措中,尤以病例隔離措施最為有效。
團隊表示,針對間隔時間的分析,能有助估算其他主要流行病學參數,例如即時有效繁殖率,助以預測疾病趨勢和醫療服務需求。其實過往都有研究是估算新型冠狀病毒病在不同地區的間隔時間分佈,但這些研究都假設間隔時間分佈不會隨時間而改變。結果顯示間隔時間的平均值,是介乎 3.1 天至 7.5 天不等。
至於這次研究的重要性,是提出實時間隔時間分佈比傳統固定間隔時間分佈,更可準確估計即時有效繁殖率。研究結果將再改善對新型冠狀病毒病傳播動態的評估、未來發病率預測,以及估算防疫措施成效。有關研究結果已刊於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
【相關報道】
【相關報道】
Source: 香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