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觀點】突圍關稅風暴:跨境電商的應對策略

| ezone.hk 編輯部 | 02-06-2025 21:29 |
【IT觀點】突圍關稅風暴:跨境電商的應對策略

隨着近期國際間貿易政策與關稅機制頻繁調整,全球市場局勢持續動盪,跨境電商首當其衝,面對重重壓力與挑戰。企業若欲在此風高浪急之中穩健前行,亟需重新檢視並革新其營運模式與策略佈局。

跨境電商面臨的營運難題

在貿易保護主義興起的背景下,跨境商家承受着來自多方面的營運壓力:

  • 成本節節上升:原材料價格飆漲、報關流程日益繁複,再加上進口稅負沉重,企業不得不面對急遽增長的營運開支。以國際運動品牌Adidas為例,已調高其在美國市場的售價,以緩解成本壓力。
  • 在地倉儲戰略的限制:許多電商為提升物流效率,選擇於銷售市場設立「本地倉儲」。然而,即使如此,仍無法免除高額進口關稅與繁瑣的稅務處理程序,增加了整體營運複雜性。
  • 通關時間拉長,顧客體驗受損:各國關務政策趨於嚴格,使清關作業效率下降,進而影響物流配送速度,對顧客滿意度與品牌形象造成負面影響。

【延伸閱讀】進口管制及政策變動下的電商拓展

消費市場的連鎖反應

貿易政策調整同樣影響着最終消費者。關稅上升使進口商品價格走高,導致消費選擇減少,本地商品亦隨之水漲船高,整體生活成本上升。

根據The Budget Lab的研究顯示,美國近期加徵關稅後,消費品價格普遍出現上揚:

  • 皮革製品如鞋履與包款短期內價格激增87%,即使長期仍維持29%的高漲幅度;
  • 成衣商品短期上漲達65%,長期則穩定在25%的漲幅;
  • 食品價格則出現2.6%的短期上漲,長期亦有約2.8%的成長趨勢。

在這樣的市場壓力下,跨境電商唯有不斷強化自身的彈性與應變能力,方能化危機為轉機。

企業的突圍策略:應對關稅風險的雙軸轉型

為穩健應對關稅與政策變動,跨境電商須採取雙軌策略,從供應鏈重塑到市場拓展,全方位強化經營韌性。

1)強化供應鏈彈性

  • 多點布局,降低集中風險:避免將所有產能集中於單一國家,如中國,應考慮轉向越南、墨西哥或東歐等稅制穩定、市場友善的替代地區。
  • 全面評估合作夥伴:除了考量生產成本與效率外,也需關注品質穩定性、物流支持與當地的政經環境風險。
  • 建立即時政策追蹤機制:針對各國貿易政策,建立預警系統與應變措施,以利快速調整營運方向。

2)多元市場開發,降低依賴風險

開拓新興市場有助於分散關稅衝擊,也為業務增長開啟新窗口:

  • 東南亞崛起的消費潛力:馬來西亞、印尼、泰國與新加坡的中產階級不斷擴大,進口商品需求殷切,電商環境日益成熟。
  • 中東市場的戰略價值:杜拜憑藉其地理優勢與先進的物流基礎建設,成為進入中東及北非市場的重要橋樑。

企業在開拓新市場時,需深耕在地文化與監管規範,靈活調整產品策略與營銷手法,方能成功落地經營。

【延伸閱讀】進軍國際市場的三大關鍵要素

尋找戰略夥伴:加速轉型的重要引擎

在動盪的貿易局勢中,選擇一個經驗豐富、資源完善的物流合作夥伴,對企業而言具有關鍵意義。以ePlus為例,其提供的整合式跨境電商物流方案具備下列優勢:

  • 全方位物流服務:從空運、海運、報關、倉儲到配送一應俱全,並提供外國進口商登記(FIR)服務,協助企業合法進軍各大市場。
  • 全球倉儲網絡支援:ePlus在新加坡、上海、英國、美國與韓國等地設有自營物流據點,能迅速應對各地市場需求。
  • 供應鏈端對端整合:自生產端至消費端實現物流流程無縫對接,有效提升配送效率與營運透明度。

危機即轉機:跨境電商的前行之路

在充滿不確定性的國際貿易環境下,唯有靈活轉型、深化佈局、強化聯盟,跨境電商方能鞏固競爭優勢。透過建立彈性供應鏈、拓展潛力市場及尋求策略夥伴支援,企業將能於亂世中發掘新機,實現永續增長與全球化的長遠藍圖。

(作者為 e+Solutions 副總經理 葉翠玲 Sandra。題為編輯擬定。以上內容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e+Solutions 電商物流夥伴 - 自置29000呎倉庫,配合自研的雲端物流平台,貼心為網店店主、中小企制定最省時、省力、省成本的一站式網店物流方案(包括產品存倉、管理存貨、執貨包裝,以及安排快遞)

Source:ezone.hk

相關文章

Page 1 of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