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保僑 - 天方夜談】擺脫依賴!科技巨擘的晶片自主研發浪潮

| 方保僑 | 12-02-2025 06:21 |
【方保僑 - 天方夜談】擺脫依賴!科技巨擘的晶片自主研發浪潮

在科技行業,晶片是驅動創新與突破的核心,而近年來,我們留意到一個明顯的趨勢:各大科技巨企紛紛開始自研晶片,試圖擺脫對第三方供應商的依賴。從Google的Tensor、Axion處理器、Apple的M系列晶片,到Amazon的Graviton、Trainium和華為的鯤鵬與昇騰,這一場“晶片自主研發”的浪潮不僅改變了科技公司間的競爭格局,也預示了未來科技領域的全新玩法,尤其是在AI(人工智慧)發展的關鍵時刻。

自研晶片背後的動機多樣,但歸根結底,無非是為了增強技術掌控力、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以及強化競爭優勢。以Apple為例,自從放棄Intel處理器,全面轉向自家設計的M系列晶片後,Mac產品的性能和能效大幅提升。自研晶片不僅能更好地與軟硬件系統深度整合,還能實現針對性優化,滿足不同應用場景的需求。

供應鏈風險與 AI 發展驅動晶片自主研發

另一方面,供應鏈的不確定也是促使巨企走向晶片自主研發的重要原因,近年來地緣政治的緊張局勢以及晶片短缺危機讓許多公司意識到,依賴外部供應商存在巨大的風險,特別是像台積電和三星這樣的晶片代工無法完全消化市場需求時,自研晶片無疑是一條更加可控的路徑。

然而,自研晶片並非易事,從設計、製造到測試,每一個環節都充滿技術和資金的挑戰,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只有擁有龐大資源和雄厚技術基礎的企業,才有能力邁出這一步。而AI的發展正是這股晶片自主研發浪潮的催化劑和受益者。在AI時代,傳統通用型晶片(如CPU)已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運算需求,而專門為AI訓練和推理設計的晶片(如Google的TPU和NVIDIA的GPU)正在成為關鍵。

晶片自主研發 重塑科技產業格局

當科技巨企紛紛採取晶片自主研發策略時,整個行業的競爭格局也在悄然改變。這一趨勢不僅加速了巨企之間的競爭,還對傳統晶片供應商(如Intel、AMD、NVIDIA等)構成了挑戰。科技巨企透過自研晶片,逐步削弱了傳統晶片供應商的市場份額。以Apple為例,自家M系列晶片的成功推出,令Intel失去了一個重要的大客戶,進一步壓縮了其在高端PC市場的份額。其次,自研晶片的興起可能會打亂整個供應鏈,晶片製造商需要重新調整產能以滿足新的需求,甚至可能出現與科技巨企直接競爭的局面。

更重要的是,晶片自主研發還可能改變科技公司之間的合作關係。當每家公司都致力構建自家的技術生態系統時,彼此之間的聯動可能會減少,甚至進一步加劇市場分裂。這種現象在AI領域尤為明顯,例如Google、Apple和Amazon的AI生態系統幾乎互不兼容,這對普通用戶來說,可能意味著需要作出取捨。

晶片自主研發不僅代表了一場技術革命,更是一場戰略博弈。隨著AI應用的日益普及,晶片的重要性將進一步提升,而這些自研晶片能否真正改變行業格局,讓我們拭目以待。

(作者為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題為編輯擬定。以上內容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Source:ezone.hk

 

相關文章

Page 1 of 9

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