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區政府運輸署於3月1日,將實施的多項道路交通修訂規例,涵蓋視覺顯示、遙控科技與電動車管制的改革方案,不僅反映當局對新興車用技術的接納態度,更揭示香港在智慧城市藍圖中對交通革新的策略佈局,值得業界與車主提前部署。
修訂規例在視象顯示器的鬆綁,可算是「撥亂反正」。現行法例要求車輛停泊時,中控屏幕必須關閉非必要資訊顯示,此規定早已不合時宜。我曾測試多款電動車,發現其系統在停車狀態下,仍能進行OTA更新下載與影音串流,但受制於法規只能顯示基本車輛及導航資訊。三月新規實施後,這種技術壓抑將獲解除,車主在充電或等候時可自由使用車上娛樂系統,甚至透過分屏技術處理商務文件。
遙控泊車的合法化,標誌著香港正式進入「手機控車時代」。新規例釐清技術標準後,車廠可將完整功能開放予香港用戶。值得留意的是,運輸署採用「雙軌審批」機制,新車型在類型評定階段整合審查,現有車款則需個別申請。這種靈活處理既能加速新技術導入,又可確保市面車輛逐步符合安全標準。
電動車快速公路許可證的簡化,實質是對商用電動化的政策傾斜。按新規,7kW以上電動的士、小巴、巴士與貨車可自由通行快速公路,可節省15-20%行程時間,直接提升營運效率。規例對私家車與電單車的功率要求維持不變,反映政策制定者有意引導商用車隊率先電動化的戰略思維。運輸業界更關注電動貨車通行快速公路帶來的效益,有物流公司估算,青衣至機場路線改用快速公路後,每車每月可節省逾300公升燃油。
從產業鏈角度看,這些法規修訂將產生漣漪效應。車載顯示器製造商需調整產品設計以符合香港技術指引,本地軟件開發商可針對鬆綁後的車載系統開發專屬應用程式。在遙控泊車領域,5G通訊模組供應商與檢測機構將迎來新商機。
對普羅車主而言,這些變革將重塑用車體驗,未來車主在停車場可透過手機APP將車輛遙控至充電位,行駛期間車載屏幕可持續播放新聞直播。然而,新科技普及仍需配套支援,例如停車場需升級網路基礎設施以支援遙控泊車訊號傳輸,快速公路充電樁佈局也需加快步伐。
站在智慧城市發展角度,這次法規調整展現香港在創新監管方面的突破。運輸署採取的「指引先行、動態調整」模式,既保持法規靈活性,又透過技術標準守住安全底線。據聞當局亦正研究將類似框架應用於自動駕駛測試,預計2025年內會有具體方案出台。隨著三月新規實施,香港智能交通生態將進入新里程。
(作者為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題為編輯擬定。以上內容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Source:ezone.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