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香港最新電話騙案手法、自保方式|在當今數碼化快速發展的時代,電訊詐騙手法層出不窮,令人防不勝防。為了幫助大家提高警覺,有效保護自身財產、私隱的安全,本文將深入剖析近期 14 種常見的詐騙手法,並提供詳細的應對指南。
騙徒的手法層出不窮,是一直以來言猶在耳的提醒,騙徒會把握著人性的貪小便宜的心態,向目標受害人埋手。政府近年成立的反詐騙協調中心,經常都會公開最新騙案的手法,提醒市民加以提防。今次,本文就歸納 14 種常見,而且對大家最為危險的騙案例子,趕緊睇清以及提醒身邊人,特別是長者及小朋友!若安裝一些來電過濾程式,都有效可阻擋一部份的詐騙電話。
騙案手法︰
詐騙者通常會建立群組,並將大量 WhatsApp 用戶加入群組,並偽裝成投資專家,在 WhatsApp 群組中分享所謂的「內幕消息」和「必賺策略」,聲稱能帶來高額回報。他們會利用人們對財富的渴望,不斷發布虛假的成功案例和盈利截圖,誘騙受害者投入資金。一旦受害者上當,他們可能會先提供一些小額回報以獲取信任,然後鼓勵投入更多資金,最終捲款潛逃。
應對策略:
騙案手法︰
詐騙者會透過電話、短訊或社交平台及即時通訊軟件,冒充警察、銀行職員或政府官員等,聲稱受害者涉及洗錢、詐騙等犯罪活動,要求提供個人資料或轉帳以配合調查。他們可能會使用偽造的證件、公文甚至逮捕令,增加可信度和恐嚇效果。部分詐騙者還會利用受害者的恐懼心理,威脅如果不配合將面臨嚴厲的法律後果。
應對策略:
騙案手法︰
詐騙者聲稱是專門協助受害者追討被騙款項的機構或律師,承諾能幫忙追回損失。他們會要求受害者提供被騙經過、個人資料和支付「手續費」等,然後以各種理由拖延或消失。這種騙局利用了受害者急於追回損失的心理,進行二次詐騙。
應對策略:
騙案手法︰
詐騙者會發送訊息,聲稱受害者的 WhatsApp、WeChat 等帳號存在安全風險,需要點擊連結驗證,否則將被停用。連結通常是指向偽造的 WhatsApp 登入頁面,用於竊取受害者的帳號和密碼。萬一帳號被盜,詐騙者可能會冒充受害者向其親友借錢或散布謠言。
應對策略:
【熱門報道】
騙案手法︰
詐騙者冒充銀行職員致電受害者,聲稱其銀行帳戶存在異常交易或安全風險,要求提供帳戶資料或轉帳至「安全帳戶」。他們可能會使用專業的術語和偽造的來電顯示,增加可信度。部分詐騙者還會利用受害者的恐懼心理,威脅如果不配合將凍結帳戶或影響信用。
應對策略:
騙案手法︰
詐騙者聲稱受害者已開通「百萬保障」服務,將每月自動扣款,並要求下載「取消程式」。所謂的「取消程式」實際上是木馬病毒,用於竊取受害者的銀行資料和支付密碼。這種騙局利用了人們對免費服務的信任和對自動扣款的恐懼。
應對策略:
騙案手法︰
受害者的手機或電腦突然彈出視窗,聲稱裝置已中毒,要求致電「技術支援」尋求協助。所謂的「技術支援」實際上是詐騙者,他們會引導受害者下載遠端控制軟體,進而竊取個人資料或植入惡意程式。
這種騙局利用了人們對技術問題的恐懼和對專業人士的信任。除了彈出視窗外,有時還常常出現在網頁,特別是一些號稱免費提供影片或程式下載的網頁。
應對策略:
騙案手法︰
受害者收到簡訊或電子郵件,聲稱其商家積分即將到期,常見的有 yuu、萬寧,聲稱點擊連結換領禮品。這類連結通常是指向偽造的商家網站,用於竊取受害者的個人資料和支付信息。這種騙局利用了人們對積分和禮品的喜愛,以及對商家品牌的信任。
應對策略:
騙案手法︰
詐騙者在社交媒體或即時通訊軟體上發布兼職廣告,聲稱可透過在網店「刷單」賺取佣金,近期常見的有豐澤及 HKTVMall,當受害人應徵後,他們會要求受害者先墊付貨款,然後承諾返還本金和佣金。初期,他們可能會按時返還小額本金和佣金,以獲取信任,一旦受害者投入大,就會有失去聯絡及消失。
應對策略:
騙案手法︰
詐騙者假冒買家,聲稱對賣家的商品感興趣,但要求透過非 Carousell 平台進行交易,例如 WhatsApp或電子郵件進行私下聯絡。他們會發送偽造的付款通知或連結,聲稱已付款,但需要賣家提供個人資料或支付「手續費」才能收到款項。
應對策略:
騙案手法︰
詐騙者發送釣魚短訊或電子郵件,聲稱受害者的保險即將到期,需要立即續約或支付「按金」才能取消。他們可能會使用偽造的保險公司標誌和文件,增加可信度。這種騙局利用了人們對保險續約的疏忽和對罰款的恐懼。
應對策略:
騙案手法︰
詐騙者利用AI技術,偽造受害者的樣貌和聲音,發起視像電話或語音通話。他們可能會冒充受害者的親友,以緊急情況為由,要求借錢或提供個人資料,這種騙局利用了人們對親友的信任和對AI技術的陌生。
應對策略:
騙案手法︰
詐騙者通過短訊和WhatsApp發送釣魚信息,要求市民點擊連結更新送貨地址,近期常見的有順豐及菜鳥,目的是竊取個人資料、信用卡信息和金錢。由於手機會將同名的送件人歸納至同一收件夾,這些訊息時常會與真實短訊混在一起,難以區分。
應對策略:
騙案手法︰
近期港人北上熱潮,不少人都會搭過過港鐵營運的深圳地鐵。近期,有騙徒就假扮港鐵職員致電,謊稱市民有不法行為須接受處罰,要求市民聯繫其指定的 假「警務人員」 交罰款。
應對策略:
港鐵(深圳)重申,也不會通過電話方式告知市民涉及不法行為,或要求接受處罰,若地鐵有運營相關的通知,會通過官方渠道 (網站、微博、微信公眾號)發布。因此,若收到此類內容的電話,不要透露任何個人資料,立即掛斷電話,即使對方能說出大家的名稱,亦不代表對方是真實的職員或執法人員。
警務處防騙視伏 app 升級,特別之處是新增 3 個新功能,首先是可疑來電警示,當中可自動將用家收到的來電與最新詐騙資料庫進行比對,如發現潛在詐騙或網絡安全風險的話,會即時發出警示提醒,當然用家也可自行選擇是否接聽的。另外,此 app 也增設可疑網站偵測功能。這功能跟剛才提及的可疑來電警示類似,但就是把現在瀏覽的網站與最新詐騙資料庫作比對,如發現潛在詐騙或網絡安全風險,就會即時發出通知,建議勿再瀏覽該網站。
至於第 3 個新加入的功能名為公眾舉報平台,如用家發現疑似詐騙網站或電話號碼,就可從中即時舉報。當舉報資料被分析後,或會被納入詐騙資料庫供所有用戶使用,減低其他用戶受騙機會。
當收到不明來電時,如果大家對其談及的內容十分擔心,可以致電香港警務處反詐騙協調中心「防騙易18222」熱線,提供24小時反詐騙諮詢服務,市民可致電18222與反詐騙協調中心人員聯絡,以協助應對懷疑騙案。
「#」字開頭短訊是為應對釣魚短訊詐騙而設,香港通訊事務管理局辦公室(通訊辦)於 2023 年 12 月 28 日起實施「短訊發送人登記制」,所有已登記參與該計劃的公司或機構,會使用以「#」號開頭的「已登記的短訊發送人名稱」發出短訊。
不過,早前就有市民收到一些帶有 # 開頭的釣魚短訊,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指出,當市民途經假基站時,手機可能會短暫連接其網絡,騙徒可在假基站的系統自訂發送人名稱,包括有「#」字開頭,因此市民即使收到含有「#」字開頭的短訊,亦有機會是釣魚短訊,提高警覺才是最有效自保方法。
通訊辦強調,根據《電訊條例》(第106章),任何人如沒有適當牌照管有或使用任何作無線電通訊之用的器具;或設置或維持任何電訊設施,即屬違法。任何人參與該等非法活動即違反條例第8(1)條,並會遭受檢控。一經定罪,最高可判處罰款十萬元及監禁五年。在2月19日,警方拘捕一男子,涉非法使用無線電干擾器發送含「#」號詐騙短訊。
【相關報道】
Source : ezone.hk
騙徒手法層出不窮,本文整合最近香港發生的騙案例子,以及一些可行的應對方法。
可以考慮使用反詐騙協調中心(ADCC)的防騙視伏 App,或者致電 18222 尋求協助辨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