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設計工程碩士生許漢銘參加 2025 Apple Swift Student Challenge,以一款為建築模型原型設計開發的 AR/MR(擴增實境/混合實境)應用程式「MassPlay」獲得獎項。許漢銘日前接受 ezone.hk 的訪問,分享其開發理念、挑戰,及參賽感受。
許漢銘在接受訪問時分享,「MassPlay」的創作靈感完全源自其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實際痛點。他回憶道:「在學習過程中,要設計一個建築模型原型,是十分費時,亦相當浪費物料。」傳統方法不僅需要不斷切割發泡膠塊,而且在處理不同比例(如1:50、1:100)時,反覆計算和修改實際面積亦相當繁瑣。因此,他開始思考建築模型原型的設計階段,能否透過更快的方法,例如是數碼化的方式完成。
「MassPlay」正是針對這些痛點而設計的解決方案。它利用 AR/MR 技術,讓用戶可以在真實環境(AR)或虛擬環境(VR/MR)中,直接放置、堆疊和操作虛擬的建築量體方塊。用戶可以選擇不同的方塊類型和顯示模式(平面或實體),並透過一系列自然手勢,如「double tap」、「pinch & twist」、「hold & drag」、「drag」等,來改變方塊的尺寸、位置和角度。
與一般 3D 建模工具不同,「MassPlay」特別針對建築模型原型設計的常用需求,著重於二維平面上的縮放調整,因為樓層高度在設計初期往往是預設值。應用程式內設有控制面板,方便用戶快速設定樓層高度和樓層數量。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實時計算並顯示模型的表面積或總樓面面積,讓設計師能夠即時獲得數據反饋,快速比較不同佈局方案的影響,提升設計效率。
許漢銘坦言,這款 App 是他首次使用 Swift 語言進行開發,而且他並非來自傳統的 Computer Science 背景,在開發過程中需要不斷學習,幸好 Apple 的開發工具容易上手,並有手勢操作等便利的 API,開發過程順利。主要挑戰源於使用較新的 RealityKit 時,有時候需要再自行編寫額外程式碼,才能達到預期效果。
許漢銘亦談到,開發 AR 應用比起傳統 App,需要化更多時間和心機,原因是 AR 要有多一個緯度的考慮。同時,此次參賽也為他帶來寶貴經驗,學習到如何在創新構想與技術可實現性之間取得平衡,而關鍵是在於找到能夠實際解決用戶痛點。他表示也有分享「MassPlay」讓主修建築的朋友試用,獲得不錯的反饋,並預計將提交至 App Store,讓更多人可享受「MassPlay」帶來的便利。
許漢銘透露,未來會為「MassPlay」加入更多不同幾何形狀(Geometry)的支援,以滿足更多樣化的設計需求。對於有意參加未來 Swift Student Challenge 的同學,許漢銘根據觀察其他得獎作品的經驗建議,認為可以多留意 AR/VR 或 AI 相關的應用場景。
Apple Swift Student Challenge 是一個為全球學生提供展現編程才華的舞台,鼓勵學生運用 Swift 程式語言開發 app playground,藉此培養軟件開發技能,並加入全球開發者社區。
Source:ezone.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