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精神科醫生30萬人研究 多食超加工食品 58%人心理健康欠佳【附 5 大改善貼士】

| Simon Chan | 21-04-2025 11:14 |
哈佛精神科醫生30萬人研究 多食超加工食品 58%人心理健康欠佳【附 5 大改善貼士】

許多人習慣在情緒低落時尋求「安慰食物」(Comfort Food)以快速提振心情,但有科學研究及專家討論指出,我們的飲食習慣,特別是超加工食品(Ultra-processed Foods, UPFs)的攝取量,可能對心理健康的影響遠超想像。史丹福大學神經生物學教授 Andrew Huberman 博士與哈佛大學精神科醫生 Chris Palmer 博士,在近期一場對談中便深入探討飲食與心理健康之間日益明確的關聯。

Huberman 博士在社交媒體上分享對談精華時寫道:「飲食影響情緒與心理健康,這概念毫不意外。然而,直到近期,科學及臨床研究才開始確立高度加工食品與精神健康障礙之間的強大關聯。」他與 Palmer 博士均認為,線粒體(Mitochondria)功能的變化,很可能是連結這兩者的橋樑。線粒體被譽為細胞的「能量工廠」,對大腦功能至關重要,不良飲食可能損害線粒體運作,進而影響能量水平、大腦信號傳遞乃至情緒穩定。

研究揭驚人關聯 高UPF攝取心理健康風險增三倍

在討論中,Palmer 博士引用一項涵蓋超過三十萬參與者的大型研究,結果發現超加工食品的攝取量與心理健康狀況不佳之間,存在直接且線性的關係。「你吃的超加工食品越多,你的身心健康就越差。它(攝取超加工食品)與心血管疾病、肥胖、糖尿病、死亡率、癌症以及多種精神障礙都有關聯。」Palmer 博士解釋道。

研究數據更顯示出驚人的差異:每日多次攝取超加工食品的人群中,出現心理健康欠佳問題的比率高達58%;相比之下,那些很少或從不食用超加工食品的人群,此比率僅為18%。Palmer 博士強調:「這不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差異,而是整整三倍的差距。」Huberman 博士亦補充,雖然部分研究結果是相關性而非絕對因果關係,但趨勢非常明顯:「有大量數據顯示,主要攝取未加工或最低程度加工的食品,對心理健康有正面影響。」他也指出,生活方式的選擇往往與飲食習慣並行,這也可能進一步影響心理狀態。

線粒體功能受損 或為身心連繫橋樑

鑑於飲食對心理健康的潛在巨大影響,專家們鼓勵大眾減少超加工食品的攝取。要實踐這一點,可以從一些簡單的習慣入手。

↓↓↓即睇 5 大 Tips↓↓↓

這些簡單的改變,長遠而言或有助於改善整體身心健康。

Source:hubermanlab @ Instagram

相關文章

Page 1 of 9

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