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在本港推動 STEM 教育已有兩、3 年,但沒設太多指引,學校因此多依各校情況施行︰獨立成科、融入原學科、開辦課外活動、全校學生普及學習、揀選資優精英學生培訓,各種模式均有學校採用。至於哪種模式更適合學生,則不能一言蔽之。而校方亦是時候,因應教學需要,對自身的 STEM 教育作出調整。記者走訪香港教育城行政總監鄭弼亮,他表示,推動本地 STEM 發展,首要是釐清 STEM 的學習目標為何,其次是校方必須對本港傳統的教學方式予以一定程度的變革。
【相關報道】AI人工智能推動未來教育?2019 科技教育新趨勢
科學教育緊貼科技發展
STEM 教育主要是增強學生的科學知識,惟香港在科學教育上,有討論意見認為近 30 年不單落後於最新科技發展,亦忽略確實的科學基礎與實際應用之間關聯。鄭弼亮舉例,現時學校的化學實驗室的設計,雖然備有各種科學工具,可讓學生體驗真實的實驗室運作;惟事實上現時外界的實驗室都邁向自動化,從前學習的技能已沒實際用處,簡單可以說現在的學生只是在學習科學歷史。
他認為目前教學方法也是滯後,現時還有學校要求學生背誦元素周期表,但在智能 apps 普及的今天,學生隨便一按即可查詢到元素的排列順序,再要學生背誦便顯得不明所以,他稱還不如進行一些改革,例如在教導元素周期表時,結合最新的納米科技、新材料、技術等與元素相關知識,從而讓學生理解各化學元素的特徵及性質,也更容易應對科學的未來發展。STEM 必須緊貼科學發展,改革傳統教學方法。
【相關報道】專注教學需要 用心建造 STEM 教室
教學方法或要改革
雖然本港推動 STEM 教育發展正如火如荼,惟當中教學法卻需要大幅度改革。傳統教授知識學法就如「儲錢」般,學生必須「儲」到足夠知識,才可升班繼續學習往後課程。因此,頗多科學理論如:拋物綫、力學理論、加速度方程,從前學生都只能在高中較後的學習階段方能接觸,惟這卻明顯不適用於 STEM 教育。
鄭弼亮表示,STEM 必須實現跨學科及專題式研習,才可深化及擴闊學生的科學知識。簡單如製作可控式水火箭,便可讓 13 至 14 歲的初中生,更早及更多的認識到當中的火箭原理,甚至涉獵電腦編程以至各種應用,而讓學生試射水火箭實驗,亦讓同學對所學知識深刻記憶。他認為相較從前學習力學、背誦加速方程式,到考試甚至畢業後,只會全部忘掉,像是沒實際學到甚麼。
【相關報道】裝備高小學生‧迎接數碼未來
以先驅引領 STEM 發展
對於 STEM 的推展,鄭弼亮表示必須經歷蘊養期,讓部分較領先的學校作出無數嘗試,從中找出可整合實用的項目或教程,將經驗分享給其他學校,並不斷改善、補遺,方能大規模推廣。就香港現況而言,只需觀察現時多數給予老師的 STEM 教學分享會便可知進程。
過去,這類分享會更似是工作坊,老師們都是跟從主講者,一齊做 3D 打印、編程,觀看示範,對於教學法或課程設計的探討較少;最近一年的分享會已在 STEM 建立基礎,及更多的教師分享體驗,亦有見各種與 STEM 相關教學工具,並出現更多具實際意義的 STEM 活動及方案,香港教育城早前便有社企舉辦 3D 義肢打印工作坊,製作的義肢更會送到南非供傷健人士使用。「現時的 STEM 工作坊或分享會,更容易滿足 STEM 講求跨學科、專題學習及思考解決難題方法的幾個目標。」
【相關報道】STEM 救香港教育界?前線同工來說明
以學習活動確立目標
教學方法變革的同時,以往多番強調的自主學習,亦開始與 STEM 有所結合,配以學習活動 (Learning Activites) 的模式,有見學生更容易確立自己的學習目標。配合愈來愈受重視的運算思維 (Computational Thinking),學習更導向概念化。鄭弼亮舉例從前學習編程,學習單一程式語言一旦淘汰,所學易流失。運算思維透過遊戲、活動的學習方法,便可脫離實際技術甚至毋須編寫程式,方便日後適應任何程式語言。學生甚至可懂得自行整合,從中理解概念、流程、背後想法,以至解難概念,由此再沒有追上科技與否的問題。他指透過學習活動,同學有更清晰的方向,也能藉活動,體驗所學。
評估需更科學化
鄭弼亮認為,日後的 STEM 發展還需變更傳統的評估方式,排除只適合記憶力較佳學生的文書式報告,明顯不利於表達能力或書寫力不足的學生,亦難於正確評估學生能力。他舉例 PISA 國際學生評估項目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PISA) 在成績評估上還會研究學生是否擁有科學家態度,能否在特定的科學場境中以科學框架知識解難等。如此一來,才可實際將學生不同能力給釋放,讓擁有多元天份的學生,在各方面有所能力提升。
鄭弼亮強調 STEM 教育在香港的推行才 2、3 年,現時談論成績還言之尚早。STEM 的目標始終是訓練學生的觀察力,讓同學自行挖掘問題,再透過跨學科學習,以邏輯、宏觀知識及思考答案、解難方案,在遇到知識不足時,繼續學習及研究,甚至從觀察中尋求嶄新方法。
【相關報道】服務社區.活用 STEM 知識
Source:ezone.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