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會測試45款不同設計的真無線藍牙耳機,涵蓋了無線和頭戴式等款式。結果顯示,樣本在播放音響效果和充滿電後的可用時間上存在顯著差異。所有樣本中,只有1款真無線型號獲得了最高的5星評價,而頭戴式樣本的整體表現良好,不同類型的耳機中都有一些價格較低但表現出色的型號。
測試的45款樣本價格範圍從$299到$5,480不等,包括2款頸掛式型號。所有樣本都內置了可充電的鋰電池。「Sony」WI-C100使用藍牙無線連接手機或其他兼容的音響設備,並內置收音咪,可作免提通話。樣本大致分為三類:真無線、頭戴式及頸掛式,其中真無線耳機需要放在專用的充電盒內充電,而其他兩類耳機則通過USB充電線充電。此外,許多充電盒還具備無線充電功能。「urbanista」(#9)和「adidas」(#42)這兩款樣本分別宣稱其充電盒和頭樑架可以太陽能充電。
按圖看評分詳情︰
由5位專業試驗人員評分,分別聆聽演講及3類音樂,包括古典音樂、流行音樂及爵士樂。
評審結果顯示,各樣本的表現參差,整體音色最佳的是真無線樣本「Sony」WF-1000XM5(#1)及頭戴式樣本「Sony」WH-1000XM5(#26),評審員指該2款樣本播放的音色清脆自然、細緻而平衡,聲音令人愉悦,#26更能營造開放的空間感,均獲5點評分;「soundcore」 Liberty 4 NC(#2) • Denony PerL (#3) • Bowers & Wilkins, Px7 S2e (#27) • BoseJ QuietComfort Headphones (#28) I QuietComfort Ultra Headphones (#29)的整體音色亦不俗,同獲4.5點評分。以骨傳導方法發聲的「Shokz」OpenRun Pro(#45) 雖然可以讓用戶聽見外間的聲音,但音色始終難及其他樣本,僅得1點評分;另外樣本#19、#21至#25及#43的整體音響質素亦較為遜色,只得1.5點或2點評分。
項目包括防止漏聲設計、降噪效果、無線使用時防干擾能力及操控會否受到電池電量影響等方面的評審。
結果發現,全部樣本以藍牙無線操作時均絲毫不受干擾,大部分樣本的降噪效果及防漏聲設計亦未有表現特別差的情況,惟骨傳導設計的「Shokz」OpenRun Pro(#45)漏聲問題較嚴重,情況較同牌子開放式設計的#15更顯著,分別得1點及3點評分;而「JBL」 Tune Buds (#12)和Tune Flex (#14)的降噪效果未如理想,亦影響評分。
量度樣本充滿電後,以相同音量播放音樂直至電池耗盡的時間,測試期間開啟所有可以自行啟動的功能,包括降噪等。
結果發現,真無線樣本內置的充電池普遍較快耗盡,充滿電後量得的可使用時間由4小時44分鐘至12小時;頭戴式樣本。子開放式設計的#15更顯著,分別得1點及3點評分;而「JBL」 Tune Buds (#12)和Tune Flex (#14)的降噪效果未如理想,亦影響評分。
量度樣本充滿電後,以相同音量播放音樂直至電池耗盡的時間,測試期間開啟所有可以自行啟動的功能,包括降噪等。
結果發現,真無線樣本內置的充電池普遍較快耗盡,充滿電後量得的可使用時間由4小時44分鐘至12小時;頭戴式樣本耳機繼續聽歌和觀看影片。
評審員就佩戴耳機樣本的舒適度評分,以真無線「Shokz」 OpenFit (#15)及頭戴式「Bose」 QuietComfort Headphones(#28)佩戴時較舒服,獲4點評分。
評審項目包括製造質量、附送的配件及產品標示等。評審員檢視耳機或其充電盒的塑膠外殼,評估是否單薄或不夠堅固,及機身有否清晰標示左右耳機,以避免用戶聆聽時把聲道對調。「OnePlus」(#17)的耳機上沒有任何左右標示,得3點評分,其餘大部分樣本都獲得4點或以上評分。
消委會曾測試19款智能穿戴裝置,發現即使是頂尖品牌也可能在精準度上有所差異,而價格並非品質的唯一指標。測試包括15款智能手錶和4款智能手環,其測試範疇涵蓋運動數據的準確性、使用便利性及電池性能等多個方面。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消委會 575期《選擇》
消委會測試45款不同設計的真無線藍牙耳機,涵蓋了無線和頭戴式等款式。只有1款真無線型號獲得了最高的5星評價-Sony WF-100XMS。其他款式有4.5星或4星,表現OK。詳情按消委會藍牙耳機|無線/頭戴式45款測試SONY一款獲5星 soundcore$799性價比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