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 56 歲的沙田公屋富婆,於 2016 年在社交媒體結識一名聲稱來自馬來西亞的「金融分析師」;兩年間被騙去 HK$2,640 萬!警方發言人證實,今年 2 月 4 日接獲一名 56 歲女子報案,指她於 2016 年在社交媒體認識一名男子後,合共匯款 HK$2,640 萬予對方,懷疑受騙;案件列作「以欺騙手段取得財產」,交由沙田警區重案組第二隊跟進,暫未有人被捕。
辯稱支付遺產手續費
報道指,一名任職女文員的 56 歲沙田公屋陳姓富婆,於 2016 年在社交媒體 Facebook 結識一名自稱是馬來西亞華僑的「金融分析師」男子,該名男子聲稱在澳洲一間石油公司任職「金融分析師」。「金融分析師」與公屋富婆在網上交往一個月,「金融分析師」訛稱其父有 HK$8,000 萬遺產被凍結,要求公屋富婆匯款 US$1,000 支付遺產手續費,並展示自己的澳洲護照,以換取公屋富婆的信任;更向公屋富婆豪言繼承遺產後會迎娶她。
【精選消息】
匯款 387 次
公屋富婆不虞有詐,竟不斷為「金融分析師」支付遺產手續費,耗盡畢生積蓄兼向親友借貸。兩年間,公屋富婆向「金融分析師」的數十個指定香港及馬來西亞戶口,匯款 387 次合共 HK$2,640 萬。公屋富婆終於今年 2 月在向家人借錢時反被提點而「覺醒」,懷疑受騙報警,警方反詐騙協調中心及時為她截款約 HK$200 萬。
網上情緣騙案年年升
網上情緣騙案趨升,今年首 4 個月已錄得 159 宗,較去年同期的 50 宗上升約 2.2 倍,涉及騙款 HK$9,850 萬(當中 HK$4,040 萬來自兩宗騙案),已迫近去年全年的 HK$1.08 億。
警方於 2017 年共接獲 235 宗網上情緣騙案,涉及騙款達 HK$1.08億,較 2016 年的 114 宗及 HK$9,500 萬,分別增加 106% 及 13.7%。
【精選消息】
「英國導演」偽解困
此外,警方今年 4 月 6 日接獲一名 42 歲居於西半山的女子報案,指她於 2010 年在交友網站認識一名自稱「英國導演」的男子,曾先後匯款逾 200 次共 HK$1,400 萬予對方「解困」,她再向其家人借錢時始被提醒可能受騙報警,警方將案件列作「以欺騙手段取得財產」,交由西區警區刑事調查隊第三隊跟進,未有人被捕。
受害人 95% 為女性
保安局局表李家超指出,騙徒於社交媒體研究受害人的背景,包括興趣及學歷等,再投其所好跟受害人做朋友,並假扮商人及專業人士等跟受害人長時間溝通,再以不同借口騙財;受害人有 95% 為女性,半數為白領或專業人士,65% 的受害人年齡介乎 30 歲至 50 歲。
警方發言人再次提醒市民,切勿輕信網友的甜言蜜語,並應避免在社交平台披露太多個人背景或資料,如涉及借貸或投資等金錢往來更要加倍小心。如懷疑受騙,應保存跟騙徒的溝通記錄,並盡快報警求助。
【精選消息】
「沙田公屋富婆 vs 『金融分析師』之網上情緣騙案」,分別成為 LIHKG 討論區與香港討論區熱話,焦點落在「公屋富婆點解咁富」,「俾天收」云云。網民留言,節錄如下:
香港討論區
LIHKG 討論區